第二十二章 好色的洪承畴(第3/7页)

顺治六年下半年,清兵逐步往南方进逼,到年末,苏杭一带至福建,战事不多了。多铎的行邸和洪承畴的行辕,都移驻到了苏州。洪承畴对这位皇叔极端讨好,他深知多铎和皇兄摄政王多尔衮一样是个有名的好色之徒,向来贪恋女色。

驻扎在江南期间,洪承畴在苏杭一带网罗各地美女进献多铎,用以投其所好,多铎竟来者不拒,更加信任洪承畴,整天在行邸里享用曾经梦想的江南美女。洪承畴也趁此弄几个美女供自己享受。多铎把大部时间花在享用美女上了,从此把军政权也交给了洪承畴。

洪承畴是在豫亲王多铎离开苏州后,一次去游虎丘,忽然想起听苏州人说,金陵名妓董小宛从前就住在半塘,现在已嫁给了如皋冒辟疆。这个绝代佳人,是金陵八艳中年纪最小的一个,算来正值妙龄。

洪承畴在午后昏暗的光线中,静静地沉思着,这也使他想起多年前,他曾在吴三桂的家中做客,遇见了曾经名震金陵的名妓陈圆圆。那时,陈圆圆正是吴三桂最为宠爱的妾。在和吴三桂饮酒时,陈圆圆为他们弹琴和吹箫。洪承畴至今还记得,他在美妙的琴声中不停地饮酒,昏暗的烛光使他显得醉意朦胧,虚掩的眼睛停留在烛光映照的陈圆圆身上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即使吴三桂不停地劝他饮酒,他也没回过头来。

洪承畴至今也没搞明白,他那天是否真的醉了,还是被烛光中陈圆圆美丽的身影所陶醉。他对吴三桂显得有些漫不经心。他答非所问地说:“将军真是艳福不浅,能得如此美女,真是前世修了好缘,如我能有此福份,就是不当此官,也心甘情愿!”

洪承畴自从那次见到陈圆圆后,才知道世上竟有如此美女存在。后来他听说,陈圆圆被李自成的部将刘宗敏掳去,不禁叹息红颜薄命。降清后,他当了清廷的大臣,忙于帮助多铎平定南方义军,此事便渐渐淡忘。只是后来传说,李自成兵败离开京城后,陈圆圆出家当了尼姑。

不过,现在洪承畴觉得,陈圆圆的一生虽可叹息,但已是昨日黄花。他不觉又一次长叹起来。

在那个接近黄昏的下午,洪承畴在山清水秀的半塘呆着不想挪动,想看遥远而不着边际的心思。在这等年龄,还对艳事充满好奇和热情,他不禁觉得有些好笑。

手下参将阿司镇向他走来时,他还沉浸在一种难以言表的情绪中。

“大人,天已黑下来了。”阿司镇接着说道:“是直接回苏州,还是就在此地找户人家安歇,明天再走?”

洪承畴从一片茫然中醒过来。看了看阿司镇,又看了看从玉带桥上吹过来的河风,说道:“还是回去吧,直接回苏州。”

洪承畴坐在八抬大轿中,享受着上下颠簸带来的舒服感。

一阵阵微风拂面而过,他又陷入对董小宛的想象中了。他想起董小宛现仍属妙龄,不禁在轿中长叹起来:我在明廷也算重臣,现在也是清廷高官,权倾一方。可是在这艳福的享受上,却远不如冒辟疆一个小小的文人。他看着阿司镇骑在马上的背影,马上产生了一个想法。阿司镇是个旗人,曾经在豫亲王多铎手下任职,对上司要办的事能够心领神会。洪承畴想,他是办理这件事最合适的人选。

董小宛被一顶蒙着厚纱的轿子抬进如皋县衙的那个中午,是顺治七年年底的事。那天大雪纷飞,许多树枝都被一夜的瑞雪压弯了腰。董小宛正在窗棂上欣赏满地的大雪。她突然看见几束鲜艳的腊梅花,觉得惊喜万分,正准备披上披风下楼去采摘几枝,管家冒全就跌跌撞撞地跑上楼来………

“少……少夫人!”冒全大口地喘着气,呼出的雾气吹打着胡须上的冰棱,一脸惊慌失色的样子。“少夫人,不好了,知县殷大人带着一队清兵开进府上来了,为是要见你。”

董小宛木然地呆立在楼梯口,手中的披风无声无息地滑落在地板上,她心里一沉:公子又出事了。

当她从殷应寅手中接过那封信札时,却突然显得沉稳和冷静。她见札子上写着豫亲王要征召她去苏州王府指导刺绣。

她想只要公子没事就好,但她不明白,一个堂堂经略大人怎么会知道有她这么个妇道人家,在她听殷知县说洪大人派一个参将来请她去时,她多少有些明白过来了,一定是那个叛臣洪承畴在中间搞的鬼。

董小宛愁眉苦脸地想着该拿什么话去安慰二老。刚走到里屋,迎面正遇上苏元芳走来。

“宛妹,你可不能答应去苏州啊,你晓得他们安的什么心呢?”

董小宛忽然觉得心头一热,她一直担心苏元芳对她有成见,现在看来,担心是多余的。

董小宛马上说:“姐姐,请不必为我担心。我正要去和公公商量。就请你赶快去把刘嫂叫到我屋里等我,我有要紧的话和她说。”

董小宛走进公公的房间,见公公正坐在太师椅上,她正待开口,冒嵩公先问道:“小宛,这事怎么办好呢?”显然冒嵩公和苏元芳一样,知道此事了。他从太师椅上站起来,在中堂里来回踱步,想着对策,不停地搓着双手。

董小宛见此情景便道:“殷应寅的这份札子请大人收下,将来大有用处。”

冒嵩公接过一看,突然朝董小宛说道:“不必答应了,这是假传王命。”

董小宛点头道:“儿媳也知洪贼是假传王命,不过现在如果不将错就错,将来便会弄假成真,到那时就无办法可想了。”

冒嵩公略为沉吟一下说:“你的话虽有道理,可你这一去……”

董小宛不等他说完便语气坚决地说道:“儿媳自入冒家,承蒙二老不以卑贱见弃,公子又异常恩爱,儿媳受如此厚恩,当感恩图报,今日正是小宛报恩之机。请您放心,儿媳此去,一不变贞洁,二不玷污冒氏,三不连累公子,生离时刻,儿媳也别无多语,望老爷劝慰公子,要善保玉体,孝待双亲,切勿以薄命人为念。老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熟知古今故事,定知道此推辞不掉,儿媳此去叩别婆婆,还望您老善劝婆婆,不能悲伤,致损慈体。”

董小宛说罢泪盈盈下拜,冒嵩公掩面而泣道:“想不到亡国的大丈夫,竟不能庇护一儿媳。”垂泪挥手道:“吾儿去吧。”

马老恭人正在一把铺着狗皮的椅子上打盹,全然不知发生的变故。董小宛走到马老恭人的椅子前,跪拜道:“婆婆,儿媳奉召要往苏州暂住几天,不多日就会回来,方才已和公公说好。来人在厅上等待,儿媳稍去收拾,马上就走。”

马老恭人突然被惊醒,吃惊地问道:“怎么?是什么人招你,这么匆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