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无为而治的文景盛世(第3/8页)

刘邦死后吕后执政,便开始与南越交恶,对南越国实行了经济封锁和武器禁运,禁止南越国周边的诸侯国与南越国进行盐铁贸易,给南越国的经济造成了很大困难。作为南越国最高统治者的赵佗对吕后此举极为不满,但他是个明白事理的人,此时如果硬碰硬肯定不是明智的举动,于是派人向汉廷解释,请求吕后不要赶尽杀绝。但是吕后根本听不进去,反而态度很强硬地扣留了赵佗派去的三位南越国官员,更过分的是,还派人挖了赵佗在河北的祖坟。

赵佗一气之下自立为南越武帝,与汉朝廷分庭抗礼。吕后有能力惹事没能力摆平,这反倒成全了南越,南越国此后在赵佗的经营下达到最强盛时期,闽越、西瓯、骆越曾一度舍汉朝而认南越为宗主国。

汉文帝登基后,纠正了吕后的错误决定,恢复执行高祖时期对南越的优抚政策。公元前179年,汉文帝下诏请已经告老还乡的陆贾为太中大夫,带着诏书和厚礼再度去见赵佗。汉文帝的诏书情辞恳切,多慰勉而少指责,可说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赵佗也是性情直率的人,而且也没有雄霸天下的野心,就想守着自己的南越国好好过日子。读了诏书后,赵佗立即表示“愿奉明诏,长为藩臣,奉贡职”。陆贾顺利缓和了南越和汉之间的紧张关系,带着赵佗给汉文帝的回信和大批贡品,回长安复命。

陆贾第二次出使,赵佗再次对汉称臣,南越国与汉朝恢复了以前的关系。南越国虽然在名义上又成了汉的诸侯国,但在南越国内,赵佗仍以武帝自居,“窃如故号名”,而汉文帝表面上对南越采取怀柔政策,实际上并没有对其放松警惕。但无论如何,这次出使结束了汉朝和南越的敌对状态,恢复了友好往来和双边贸易,这对汉越双方都是利大于弊的。

安抚完南边的南越,汉文帝把目光转向了北方的匈奴。对于匈奴,汉文帝一方面采取老办法“和亲”,在不断地将汉朝公主嫁到匈奴去的同时,还将内地人口迁往边疆,发展当地经济,保证边疆的兵力补给。另一方面,采取晁错的建议,“募民徙塞下”,积极建立防御政策,将一些奴婢、罪犯和平民迁徙到边塞屯戍,编以什伍,亦农亦兵,开后世屯田之先河。虽然匈奴屡次违背约定出兵犯边,但汉文帝以守为原则,很少主动挑事。公元前177年五月,匈奴右贤王又至上郡杀掠吏民,抢掠牲畜,文帝忍无可忍了,派丞相灌婴率八万轻骑逐匈奴于塞外,这是文帝时期唯一一次对匈奴的战争,取得了全胜。以汉当时的国力,未必打不过匈奴,但是国内刚安定,战争只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因此汉文帝只是命令边郡严饬武备。他甚至亲自出巡边境军营,检阅军队,却不轻易发兵。

虽然以守为主,但汉文帝对匈奴的提防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为了对付匈奴骑兵,文帝不但鼓励民间养马,“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还在西北边境设立了三十六个牧马场,从事牧养的军卒达三万之多。这样做不仅是为警示匈奴,也是在为将来与匈奴的战斗储备力量。

邓通得宠,亚夫获赞

当年刘邦和项羽争皇帝争得你死我活,可汉文帝刘恒有一次却要把皇位让出来。刘恒当上皇帝后,派人去接他的老婆孩子,在回长安的途中,他与发妻所生的四个儿子突然死了。这让刘恒悲痛至极,他认为这是天意,要是他不当皇帝或许孩子们就不会死。于是,刘恒就对大臣们说要把皇位让给别人。大臣们好说歹说,这才打消了他的念头。

刘恒的皇后窦猗房出身贫寒,汉惠帝时,她以家人子的身份应召入宫,侍奉吕后左右。吕雉为了巩固自己的权位,便以送美人为名,将自己的侍女送到各个刘氏王族身边充当间谍,窦猗房就这么被送给了当时还是代王的刘恒。并且她运气相当好,当初吕雉把她送给刘恒不久,代王后就患麻风病去世了,于是刘恒对她一见钟情,而且很专情。刘恒称帝后,代王后留下的四个儿子又相继病死。就这样,窦猗房的儿子刘启成了长子,母凭子贵,窦猗房自然也就成了皇后。

窦猗房与文帝的感情相当好,直到中年仍是如此,薄太后为他挑选的美女也都被以浪费国家财产为由给遣送回了家。变故在窦猗房大病一场后发生。窦皇后四十多岁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而后视力下降,估计整个人的状态也不好,于是文帝逐渐开始冷落她,而宠幸慎夫人和尹姬。

一天晚上,文帝刘恒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在南天门口怎么也上不去,这时,有个头戴黄帽的人在背后推他,终于使他登上了天界。他回过头来看推他的人,发现那人头戴黄头巾,衣服在背后打了个结。文帝正想叫住他,却被鸡鸣声吵醒了。

能升天是好事啊,于是刘恒赶紧派人根据自己梦到的情形去找把他推上天的人。人很快就找到了,就是邓通。自此,刘恒开始对这个梦中情人情有独钟。

邓通是西汉蜀郡人,其父亲邓贤生逢高祖刘邦开国初年,避开了秦末的战乱,家道殷实。邓贤的老婆在生了三个女儿后,终于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邓通。邓通的名字还有一个来历,当时村北南阳郡到汝南郡的官道才修通十多年,活了半辈子的邓贤方才见到驿骑飞驰、四方辐辏,就为儿子起名叫“通”。幼年的邓通读经习文之余,除到村北的官道边看车马外,更多的时候是去水深草丰的南河西水中戏耍、摸鱼、捉虾,时间一长,学习成绩不见起色,倒是练就了一副弄水撑船的好身手。因为邓通擅长摇船划桨,就被选到宫里当了御船的水手,因为当时的社会很迷信,讲究五行相生相克,土能克水,所以摇船的郎官都头缠黄布,俗称“黄头郎”,就是这块黄头巾给邓通带来了好运。

邓通生性老实本分,为人低调,不喜欢外交,就连汉文帝放他休息准许外出,他都不出去,文帝更加觉得这个人可靠,就封邓通为上大夫。有一次,文帝让当时非常有名的算命先生许负去给邓通相面,许负相面后对文帝说:“邓通这个人将来要贫饿而死。”汉文帝听了很生气地说:“有我在,怎么会叫他受穷呢?”于是,文帝下令把蜀郡严道的一座铜山赐给邓通,允许他自己铸造铜钱,很快邓通因铸钱质优而让邓氏钱遍布于天下,其富裕程度完全可以与同一时期的汉高祖刘邦的侄子吴王刘濞不相上下,民间曾流传“吴、邓钱布天下”的说法。

邓通对于文帝的宠爱也非常感激,总想着要报答文帝。后来,文帝背上生了一个疮,脓血流个不停,当时医治此病的最佳方法就是将红肿溃烂处的脓血不断吸吮出来,一方面可以减轻患处的疼痛,另一方面也可将毒血吸出便于医治。所以,邓通就常常为汉文帝吸吮患处的脓血配合治疗,文帝因此非常感动。有一天邓通给他吸完了脓血,他问邓通:“天下谁最爱我?”邓通恭顺地回答:“应该说没有谁比太子更爱陛下的了。”文帝听了以后没有说话。正巧有一次太子刘启来看望文帝,文帝就表达了想让太子给他吸吮脓血的想法。太子左右为难,最后狠下心给汉文帝吸吮了几口脓血,一副难以忍受的样子。文帝看太子那副模样不由得感叹道:“邓通比太子更爱我啊!”太子听了心中感到很惭愧,但跟邓通的仇也从这时候结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