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何至于靖康(第4/5页)

第二天,宋朝派出了和谈使臣,由济王赵栩、首相何栗担任。何首相磨磨蹭蹭不愿上路,赵桓一连催了他好多遍,他仍然频频回首,就是不走。这真让人为难,国难当头,首相怯懦,让人拿他怎么办呢?

这时,有一个人走了出来,当厅斥骂他:“致国家如此,皆尔辈误事。今社稷倾危,尔辈万死何足塞责?”

这个人姓李,名若水,时任吏部侍郎。

李若水,原名若冰,字清卿,广平曲周水德堡(今属河北)人,生于公元1093年,时年三十三岁。对于他,我没有什么可写的。

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他的名字,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他的作为、操守。那么,为什么要饶舌呢?让历史走下去,让李公自己走近那一天,不是更好吗?

回到当天,何栗终于上马了,他脚软得没法踏蹬,要人扶着,才勉强坐稳。一路上,从皇宫出发,到走出宣德门,他的马鞭居然落地三次。

这样的胆子,要怎样去谈判呢?但是请注意,我只是说这样的胆子,没说这样的人,因为何栗并不是人们印象中的骄横腐朽的老资格文官。看他的履历就能知道,他很年轻,很奋进,甚至很正义。

何栗,字文缜,仙井监(今四川仁寿)人。生于公元1089年,时年三十七岁。他是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的状元郎,仕途很顺利,第一次东京保卫战结束之后,他成了御史中丞。在这个位置上,他弹劾了六贼之中的王黼,把这个国贼发配出京城,使他在半路上丢了脑袋。

多么大快人心。

无奈时事变幻,这个世界变得太荒诞了,堂堂大宋首相居然变成了一个笑话。唐恪被开封市民追杀,骑马逃命才活了下来;何栗像是去救场一样,火线上岗,接下了这块烫手的山芋。

他愿意干吗?他没得选择。

截至这时,他只当了不到半个月的首相,看看他的成绩:他主张起用赵构、汪伯彦、宗泽等人回师勤王;主张坚守城池待援,号召百姓展开巷战。

这些做得怎样?

绝大多数的历史书都着重提到他掉了三次马鞭子,并给他贴上了怯懦、无能、小丑一样的标签。这是不是太草率了,太苛求了呢?毕竟他只是个文官。连武将们都不愿去招惹金兵,他一介书生怯场了,难道很不正常吗?

可要是原谅他,却没法绕过郭京这个神棍骗子。神兵们之所以能登上城墙,除了孙傅之外,就是他出了最大的力……

何栗出城,逼近金营,他想到了很多种危险难堪的见面场景,甚至觉得完颜宗翰会直接砍了他。事实却出乎他的意料,传说中凶狠残暴的金军居然非常温和理智,甚至彬彬有礼。

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说,自古以来,有南即有北,哪一个都不能缺少,现在他们所要求的,只不过是割让一些土地而已。

何栗大喜!这句话里透出两个意思:第一,有南即有北,哪个都不能缺。这是在承认宋朝的存在,很明显,金军不想赶尽杀绝;第二,金国人开价了,只是割让土地。从以往惯例来看,战争中割让土地是有规定的,一般来说,不会多于战胜方已经占领的土地。

也就是说,很可能是以黄河为界,宋朝能保住黄河天险以及整个京畿地区。这简直跟做梦一样,何栗甚至想,早知道是这样,何必打什么仗嘛,直接割了多省事。

当天,宋、金两国的首脑们愉快地结束了交谈,双方都很满意,认为这是一个文明、互惠、成功的大会,对于两国的发展都有帮助。何栗急忙告辞,他要回城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皇帝。完颜宗翰等人亲切地送他们出营,临别前,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

他们希望能在城外见到传说中的风雅博学的宋朝太上皇赵佶。

回城后,全开封三十多万人都松了一口气……原来真的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啊!这里面也包括皇帝赵桓。赵桓简直快要虚脱了,重压之下突然轻松了,让他兴奋得不敢相信。为此,他同意一切,甚至主动表示,可以代替他的父亲宋徽宗出城。

这种情绪感染了整个官场。当天,顶级高官们谁也没有回家,就在皇宫的议事大厅里推杯换盏,喝了一顿庆功酒。席间,他们一致决定,要趁热打铁,让和谈立即进行,因为局势已经越来越恶化了。比如金兵三五成群地爬过外城墙,到城里杀人抢劫,很多市井无赖居然给他们牵线引路;更有甚者,溃散的宋军改扮成金军的样子,在城里杀人抢货。开封城里的王公贵族、富商巨贾每时每刻都在危险中。

金军正在破坏开封的城防,他们挖断了各门之间的道路,把铁鹞子重骑兵派上城墙,放火烧毁瓮城楼橹和所有宋军的炮架……这一切表明,和谈每拖延一天,危险就要增加一分。

这些大臣建议,赵桓要尽快出城和金军相见。

说干就干,宋朝争分夺秒,没等这个月过完,换换运气,就急着出发了。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闰十一月三十日,赵桓带着首相何栗、中书侍郎陈过庭、同知枢密院事孙傅出城去金营。

城里由曹辅、张叔夜留守。

历史性的时刻到来了,中原的汉族皇帝第二次被入侵的异族人逼到了绝境。八百余年前,西晋的两位末帝晋怀帝司马炽、晋愍帝司马邺都被匈奴俘虏,受尽屈辱死去。

历史多么相似,除了结果,连过程都几乎一模一样。比如宋朝的没落与赵桓无关,前面的两位司马,也只是替他们的父辈埋单。

所不同的是赵桓这时的心情。他被何栗感染,觉得这次会面虽然无名誉、不光荣,但也谈不到屈辱,因为金人是那么有素质。

当天,他们骑马出城。从南薰门开始,就全是金军了,这些活动的路标一直把他们引到了……青城。这里远远不是金营,更没有完颜宗翰。金国的大太子让人带来一个口信,说他有空,可是二弟宗望外出了,正在刘家寺附近,今天赶不回来,只好委屈宋朝官员在青城睡一晚上,明天一起见面。

赵桓惊愕,这种拙劣的借口不如没有,这是赤裸裸的怠慢,是对一个皇帝的巨大侮辱。这难道就是金国人的素质,是何栗带回来的好消息?

容不得他多想,当晚只好在青城睡了一觉。第二天天一亮,金国人很早就到了。这时,他才知道,昨天是多么轻松。

来人仍然不是完颜宗翰,只是带来了他的新口信,说这不是私人约会,而是代表两个国家,宋朝必须先写降表,才能让见面有意义。

这一点是题中之义,并没有让赵桓等人意外。他们这次来的本意就是为了和谈,说白了就是有条件的投降。连外城都陷落了,只要能保住命,还有什么是不能答应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