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国家的诞生(第5/7页)

戈尔巴乔夫还在试图发挥剩下的20%的作用,在第二天他向阿拉木图峰会参与者致一封公开信。戈尔巴乔夫希望独联体成为国际法主体,参加到国际关系中,其公民拥有共同的身份。他还力主建立统一的军事指挥,创立统一的外交机构,用以维护苏联海外合法的权利,以及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的代表权。他还建议成立负责协调经济和金融政策以及学术和文化活动的独联体机构。最后,他提议把“独立国家”的字样从新组织的名称中去掉,将它称为“欧洲和亚洲国家联合体”。[20]

这封信使人们相信戈尔巴乔夫尽管接受了“联合体”这个说法,可是,他实际上想要重建一个在已经破产的联盟条约中所预想的那种更为松散的体制。实在不成,他准备同意叶利钦和纳扎尔巴耶夫提出的,克拉夫丘克在8月政变失败后也曾短暂接受的邦联制原则。但是,一切为时已晚:邦联制的列车早已驶出了车站,成了过眼烟云。公开信的内容是切尔尼亚耶夫起草的,与沙赫纳罗扎夫起草的声明书相比,戈尔巴乔夫更喜欢前者。据切尔尼亚耶夫所言,沙赫纳罗扎夫起草的文稿中,“完全是‘建设性’的语气——仁慈的、和解的和祝福成功的”。是不是戈尔巴乔夫只在乎阐述自己的原则,而不去管政治结果呢?还是他仍然希望在独联体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使自己在政治上还能有所作为?在回忆录中,戈尔巴乔夫没有说明自己的想法,只是苦涩地谈起——“不管怎样,他的信已经无济于事了。”[21]

就在戈尔巴乔夫发表公开信的第二天,俄罗斯报纸发表了一篇叶利钦接受意大利《共和报》访谈的译文,这篇文章使戈尔巴乔夫的政治前景更为暗淡。针对记者的提问:“戈尔巴乔夫将在独联体中担任某个角色吗?”俄罗斯总统的回答直截了当:“不。我们仍会尊敬他,维护他的尊严,这是他应得的。但是,我们已经决定在12月底之前完成交接,他也要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作出决定。”[22]

叶利钦对于独联体机构的设想比戈尔巴乔夫的想法更为谨慎。他的首席助手布尔布利斯在12月18日俄罗斯内阁就阿拉木图峰会事宜进行磋商讨论后,概括了叶利钦迫切想要的东西:“或许是元首理事会、政府首脑理事会和防务委员会。”就在这天,政府收到了几份新俄联邦国徽的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决定采用俄罗斯帝国时代的象征——双头鹰。布尔布利斯告诉媒体,在送交大会讨论的两份设计方案中,部长们决定选择看上去威胁性没那么强的鹰的图案。俄罗斯人最后要考虑的,就是不要吓跑自己在独联体内潜在的伙伴国。[23]

独联体新机构的属性及其职权范围让乌克兰的克拉夫丘克深感忧虑,以至一度不清楚他是否能参加阿拉木图峰会。在别洛韦日会议上,克拉夫丘克曾坚持说,乌克兰不会接受任何将限制其独立的独联体机构。那天,他做到了。现在,这样的安排突然受到了质疑:从叶利钦助手的讲话可以看出来,俄罗斯渴望独联体各国之间“加深”交往,减少隔离。可是,克拉夫丘克不高兴了。他遭到了来自政府、议会和社会各方面的强烈反对,以至于许多人认为他这么做出卖了国家利益,在国家刚刚赢得了长久渴望的独立后,他随即这么做是一种犯罪。这些带领自己国家获得了独立的前共产党官员,在尚未和内阁及议会展开充分磋商的情况下,就签署了这份看上去好像重塑苏联的协议,他们这么做到底有什么企图,许多人对此感到怀疑。

《别洛韦日协议》签署后,一项在莫斯科、基辅和明斯克展开的民调显示,在基辅,只有50%的受访者表示赞成该协议的签署,而在莫斯科和明斯克,该数字分别是84%和74%。赞成成立独联体的基辅民众主要是从经济角度出发,而不是三个斯拉夫国家组成一个政治统一体的概念使他们受到了鼓舞。根据基辅的民意调查,54%的受访者把独联体的成立和更好的经济前景结合在一起,而在莫斯科和明斯克,这一数字则是38%和44%。[24]

在中亚总统建议取消原来的条约、签署一份新条约后,克拉夫丘克表明,他并不急着去阿拉木图。他一贯如此,善于放低姿态,以柔制胜。克拉夫丘克表示自己没兴趣再讨论什么新条约,他这么做让大家都深感不安。如果说中亚共和国不希望失去俄罗斯的话,那么俄罗斯也不愿失去乌克兰。叶利钦曾反对在没有乌克兰的情况下,签署戈尔巴乔夫的联盟条约,因为这么一来,就只剩下俄罗斯和中亚穆斯林国家的“一对一”的关系了。所以,叶利钦认为没有乌克兰的独联体也不成立。12月18日,贝克在基辅会见了克拉夫丘克,谈话刚开始时克拉夫丘克请求美国支持乌克兰独立。当克拉夫丘克告诉贝克,他会前往阿拉木图时,美国国务卿才深深地松了一口气。[25]

白俄罗斯领导人舒什克维奇和克拉夫丘克可不一样,他急于参加阿拉木图会议。在签署了《别洛韦日协议》后,他很快发表了一则声明,大意是说,独联体不是只有斯拉夫国家参加的俱乐部,它是向其他国家敞开的,中亚国家也可以加入。但是,白俄罗斯人可不想不计代价地扩充独联体。他们的想法是:只有没卷入暴力冲突的共和国才可以被邀请参加独联体。这样的话,有些国家就被自动排除在外了:摩尔多瓦共和国,努力控制斯拉夫人占主导地位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阿塞拜疆共和国,努力想让亚美尼亚居民占主体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属于自己的国家;亚美尼亚共和国,也卷入了卡拉巴赫冲突;或许还包括格鲁吉亚共和国,该国反对派和政府军发生了巷战,因为在阿布哈兹和北奥塞梯地区,非格鲁吉亚人占据大多数,他们要求自决权。理论上讲,如果在阿拉木图峰会通过了白俄罗斯人的建议,那么俄罗斯因为车臣危机的加剧,也应被禁止加入独联体。[26]

与白俄罗斯人的建议大相径庭的是,阿拉木图会议必须对分裂势力保持坚定的立场。随着阿拉木图会议召开日期的临近,两个分裂地区——摩尔多瓦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和阿塞拜疆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要抢在它们的“本国”之前,申请加入独联体。与此同时,俄罗斯承认按照苏联时期边界划分的摩尔多瓦和亚美尼亚共和国独立。这么做并不能缓解分裂地区的紧张局势。1990年至1991年间,戈尔巴乔夫领导下的中央曾大力支持这些自治区背叛自己的“母国”,现在,在苏联走向崩溃的最后时刻,这些反抗活动也进行得“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