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临死之前的对话(第2/4页)

我想起张自成兴奋得难以自持,非要跟我上清凉山的情景,突然打断了他说:“那你的目的跟潘闻屎是一样的了,你要破城进去看个究竟?”张自成一时被我问愣住了。

“难道你不想看?墨家隐藏了两千年的秘密,修筑了这么大的机关城来守护,你真的不想知道?墨子的秘密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可以让他们销声匿迹,忍辱负重两千年,就为了这个秘密?”

“我不想看。如果你这么想,那你就是我们的敌人。”墨七的声音严肃起来,“楚墨的责任就是保护墨家机关城,保护墨家的秘密,就算只有最后一个人,我也不会让你们破城。”

“前提是你们先活着过了此阵吧。”李天明在黑暗中阴冷地呵呵一笑,“都已经自身难保了,还提什么保护墨城。”李天明的确提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我想老者也在思考,我们怎么破了这阵逃出去。不知道现在生门是否还开着,但是我们似乎根本没有找到生门的办法,只能等着水面不断上涨,直到把我们淹没。我想帮他,可是脑子很乱,不知从何帮起。想到爷爷身上的图案,但我也不知道他身上的图案到底是什么。从小到大,我就没见过爷爷跟别人一起去澡堂洗过澡,我想他身上的图案,除了奶奶没有第二个人看全过。

说到图案,我突然又想起刚才的发现,连忙问:“老师,我刚才看到水面下有一些怪异图案,好像是某种手势,手势的下面还有看不懂意思的字。”

“是墨语。”

“什么?”说话之间,我感到头快碰上顶部的石壁,水已没过我们的肩膀,的确没多少时间了。但是,我从来只听说过有论语,没听说过有墨语啊,跟手势什么关系?下面的话难道是墨语的发音么?墨语都这么不着调跟念咒一样的吗?

“墨语是墨子千年前发明的古老手势信号,每个手势都表示一个特殊的意思,古时通常用于行军打仗,或侠客们执行任务的沟通。这样别人即使看到了,听到了,也不懂是什么意思。”

“那您看得懂吗?”

“墨语已失传很久。它就好像是墨家的信号密码文,没了源头对译的文件,我们永远都不可能知道是什么意思。”

我感觉老者的这句话说得有水分,可能因为这里鱼蛇混杂,他没说真话,我也不便多问。

“下面有某种奇怪的书的图案,都是没有字的,对我们破阵有没有帮助?”

“没有。关于墨家禁地的传说,连楚墨都很少听得到。这里已属于墨家禁地,我想这些墨语和符号,也许是机关腾挪后从机关城里翻到城外的,应该属于已经失传的墨家秘密的一部分,跟破阵没有关系。”

说了半天,对我们脱离困境没什么帮助,我不禁心急如焚。水已快没过嘴,我们都扬起脑袋,贪婪地吸取着最后一口珍贵的空气。

“他奶奶的,把这水洞变成一个充满水的闷葫芦要多少水啊,我们从那足球场大的水潭下来,那是个通天的窟窿啊,一路急流到这里,空间并不感觉有多狭窄啊。另外原来还有三个大水洞呢?这四通八达的,怎么突然就水漫金山了呢?”张自成一边嘟囔,一边呛了口水,嘟囔着呛了口水,恶心得直吐。“我说太爷爷,你不用担心有什么动物来偷袭了,这水就能把我们搞定,很快我们就死得妥妥的。”

张自成虽满腹经纶,对历史知识和野史知道颇多,但听起来对建筑一窍不通,而这方面恰好是我的强项。爷爷是地理学家,地理和建筑学的关系非常密切,因而他对建筑兴趣浓厚,从小更是亲手栽培我。小学我画的建筑图,爷爷说真的盖个房都没问题。从小到大,在建筑方面我也博览群书,尤其偏爱各种历史建筑群的结构设计。到了大学,我已经可以以半个专家的身份跟爷爷讨论一些别人都没法听懂的问题了。因为兴趣所在,我经常能跟爷爷讨论到深夜。不是墨学,奶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急了也会骂我和爷爷两句,说我们是小魔怔和老魔怔。

张自成的话让我醍醐灌顶。本来为了帮大家脱离险境,我脑子里一直在想着打仗牌,拼命联想爷爷灌输给我能应用于墨家机关的知识,却忘了本来轻易就能想到的那些实实在在的科学只是。从建筑学的角度,解释这个现象并不难,甚至可以说非常简单,只需要用两个词就能概括。

第一个词是地势差。我们所在的地势远远低于大水潭,但高于刚才看到的三个水洞。机关城依山体而建,按照花山谜窟的结构,它的最终位置是在山体的内部。所以我们一直在从高处沿水流流向低处。这样,刚才的很多谜团也解开了,比如刚进洞里时我听到汹涌咆哮的水声,比如我们这么轻易就被吸入漩涡,其实都是因为这巨大的地势落差造成的。

有了地势差,接下来的第二个词就更容易明白了。如今我们所处地方的水流为什么突然变得平静?我们在大水潭的时候水面为什么波澜不惊?出现气泡以后,水为什么又开始奔流?为什么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水位不断上升?这一切都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无论水以多大的落差奔流,只要有东西把下面的出口堵住,就可以让上游恢复平静。这就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第二个词,——水坝!

水坝的功能,就是为了拦截江河渠道的水流,抬高水位或调节流量。水坝也叫挡水建筑,可形成水库,抬高水位,调节径流,集中水头,用于防洪、供水、灌溉、发电、改善航运等。如果这是个水坝,那就不用从八阵和机关的角度去想怎么破了,水坝都有泄水机构。只要我弄明白它是哪一种水坝,就能摸出泄水规律把水给泄了。

凭我的经验,这里是重力坝和活动坝的可能性非常大。

重力坝是水坝的老鼻祖了,拱坝和支墩坝是在重力坝出现大约3000年之后才问世的,预应力坝还要再晚大约1500年。所以即使到19世纪,科学家仍只承认重力坝是正统坝型。从建构的历史年代来说,这里应该是重力坝。

活动坝也在坝工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活动坝的主体部分是活动的,可自动或半自动启闭。不对!刚一想到活动坝,我突然停止了对水坝结构和组成的常规性检索,脑子里瞬间闪过了一个词,这是水坝建筑学上众所周知,无人不晓的词,也是个早在几千年前就震撼了世界水利建筑界的词,更是一个非常有可能与墨家有关的词——灵渠!

灵渠现存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工程主体包括铧堤、南北渠、秦堤、陡门,在世界水利建筑学领域一直位居不可撼动的霸主地位。它建造于秦始皇时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整体设计完整精巧,通三江、贯五岭,能翻岭,能爬坡。它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起来,把中原和岭南也连接了起来,与长城呼应同为世界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