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初见(三)

替天行道,几乎是每一个绿林山寨必挂的牌匾。

哪怕是张金称、朱粲这种历史上有名的吃人魔王,在他们自家的聚义厅房顶,都会挂上同样的四个字。

至于他们心中的天道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反正老天爷从不会开口说话,谁都可以随便替他发言。(注1)

第二天一大早,鹰愁岭的“好汉”们,倾巢而出,直扑易县。沿途中,凡是遇到活人,无论对方是过往的商贩,还是本地的放羊娃,全都一刀砍翻在地。以免后者察觉出“英雄”们的来意,主动给易县的守军通风报信。

可怜那易县周围的百姓,好不容易才过上几个月的安宁日子,哪曾经想到自己已经穷到吃糠咽菜地步了,依旧会有土匪打上门来?猝不及防之下,被杀了个尸横遍野。直到“好汉”们杀得手软,不得不停下来吃酒吃肉补充体力的时候,才有七八个腿脚麻利的年轻人逃出了生天,哭着喊着去城内向官府求救。

谁料他们的双腿刚进了县城西门,“呼啦啦”,城头上守军已经作鸟兽散。任那当值的百人将,喊破了嗓子都收拢不住。

“山贼进城啦!”

“山贼进城啦!”

“鹰愁岭的山大王们杀下来了!”

……

百人将约束不住麾下的兵卒,却令土匪即将攻城的消息,不胫而走。转眼间,街面上的百姓商贩,就像秋风中的树叶般,从西往东翻卷而去。身背后,徒只留下一地的干货野菜,草鞋毡帽、锅碗瓢盆。

消息传到县衙,指挥使孙方定丢下正搂在怀里的美妾,跳上战马,撒腿就走。紧跟着,三班衙役、捕快牢头、胥吏白员,皆加入了逃难大军。待县令何晨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再想组织人手抵抗的时候,他身边已经只剩下了六十五岁的师爷和十二岁的书童,纵使每人都是南霁云转世,也无力回天。(注2)

“也罢,何某好歹也吃了几个月的民脂民膏,不能脸都不要!”在空荡荡的县衙大堂里转了几个圈子,县令何晨叹了口气,凄然道。

指挥使孙方定可以逃,三班衙役和各科胥吏们可以逃,唯独他不能。指挥使孙方定乃是节度使孙方谏的族弟,只要其兄手中还紧紧握着义武军的兵权,朝廷就不敢动他一根汗毛。衙役和胥吏们算不上朝廷的正式官员,土匪走后,朝廷想再恢复易县的秩序,也离不开他们这群地头蛇。而他何晨,却是整个易县乃至泰州,唯一一个由吏部委派的文官,若是敢在百姓遭难时弃城逃命,事后非但自己本人会被揪出来砍掉脑袋以安抚民心,父母妻儿恐怕也在劫难逃。

“东家,不,不妨先,先去东门口看看。说不定……这季节正是商贩出塞的时候,说,说不定能找到些刀客和伙计,为了货物跟土匪舍命相拼!”见县令已经准备闭目等死,师爷曹参蹒跚着走到他身边,结结巴巴地提议。

已经到了他这般年纪,即便逃出城区,也是饿死在半路上的结果。所以唯一的出路就是想办法帮东主守住县城,说不定还能绝处逢生。

“东,东门口儿?为,为啥?!”县令何晨听得满头雾水,挂着满脸的眼泪低声追问。

“易县城只有两个门,这么多人乱哄哄地往外跑,一时半会儿怎么可能全出得去?东翁,您反正大不了是个死,就拼着性命去喊上一嗓子,说不定死马还能当活马医呢!”师爷曹参急得满脑袋是汗,狠狠推了何县令一把,大声补充。

“死马,死马,哎呀——!!”何晨被推得接连向后退了数步,尾椎骨撞在了柱子上,疼得呲牙咧嘴。

痛过之后,他反而给刺激出了几分野性来。把心一横,大声道:“你说得对,大不了是一个死。老子说不定还能史册留名呢!三儿,走,去东门。就不信整个县城里,就没一个带把的男儿!”

“嗯!老爷!”书童何三儿抬手抹了一把鼻涕眼泪,哑着嗓子回应。与师爷曹参一样,他也是即便活着逃出县城,也得饿死在外边的货。所以只能留下来,和自己的东主一起赌命。

整座县衙里仅有的三个男人互相搀扶着,跌跌撞撞抄近路,穿胡同,直奔东门。果然,在靠近门口儿半里远街道上,看到了已经堵成了疙瘩的逃难人流。

三、四辆翻在地上的马车,将城门塞得满满当当。一些手脚麻利的壮汉已经爬过了车厢,正在为了抢先一步出城而你推我搡。一些心里头着急上火却死活挤不到城门附近的衙役和军汉,则挥舞着铁尺和兵器,对着周围的争路者大打出手。

“哎呀,直娘贼,你敢打老子!”

“狗娘养的,没胆子杀贼,却敢朝老子身上招呼。老子今天跟你拼了!”

“白眼狼,把平时吃大伙拿大伙的,全给吐出来!”

“打,打死他。大不了大伙一起死在这儿!”

“揍他,揍他,打得好……”

其他堵在门口的百姓,也不全是逆来顺受之辈。见军汉和衙役们,这个时候还想骑在自己头上拉屎,顿时怒不可遏。抄起挑着细软的扁担和防身用的解手刀,就跟军汉衙役们对战了起来。一时间,打得城门四周哭喊连天,越发乱得不成模样。

“别,别打了,自己人打自己人算什么本事。有种的,跟我去杀贼守城门!”县令何晨羞得面红过耳,扯开嗓子,冲着酣战中的双方大声招呼。

没有人肯接受他的动员,周围的环境太嘈杂,他拼尽全身力气所发出的声音,转眼就被吞噬得一干二净。

“你们,你们帮我喊,喊啊!是男人的,别窝里横,一起去杀贼守城门!”何晨急得满眼是泪,一手扯住自己的师爷,一手扯住自己的书童,大声请求。

“别打了,窝里横算什么本事?这么大个县城,难道就找不到一个男人么?”话音刚落,耳畔忽然响起一声炸雷。有个八尺来高,却做商贩打扮的汉子,纵身跳上一辆装满货物的马车,大声奚落。

正在恶斗中的双方都愣了愣,手脚不约而同地慢了下来。还没等众人想好该如何还嘴,不远处,又有人冷笑着奚落道:“嘿,都说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我还专门找人问荆轲的庙在哪?结果,结果荆轲的庙没找到,却看到了一城的孬种!”

几句话,声音算不得太高,却是难得地清晰。非但把正在交战的双方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连已经爬过马车的逃命者当中,都有人停住了脚步,讪讪地回头。

“怎么,赵某说错了么?这么多男人,却跟妇孺争相逃命,不是孬种又是什么?”质问的声音,还是来自同一个位置。说话者是个二十出头,面皮白净的公子哥。身边站着一名轻纱遮面,修身长腰的同伴。看到把大伙的注意力成功吸引了过来,二人笑了笑,齐齐朝马车上商贩打扮的汉子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