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6章 被动(第2/3页)

“陛下,歇一歇吧,烤烤火暖暖手,军国大事虽然重要,但也不用急于一时啊。陛下可要仔细自己的身体啊,我大唐社稷还靠着陛下振兴呢。”黄安的公鸭嗓子响了起来,让李瑁在地图上圈圈画画的手停了下来。

“好吧好吧,黄安,你都啰嗦几遍了,朕就歇一会,烤烤火。”李瑁笑着放下炭笔,伸了个懒腰走到炭盆旁,伸手在黄安伺候的红彤彤的炭火上烤着有些发冷的手。

黄安忙搬了张凳子塞在李瑁屁股下边,同时朝着两名站在那里的宫女摆手,口中喝道:“还不来给陛下上茶,这没长眼的。赶明儿得好好的教训你们一顿,伺候陛下有你们这么怠慢的么?”

两名宫女赶忙上前来,一人捧茶盅,一人倒茶水,沏好了一杯茶递给李瑁。李瑁接过来只润了润嘴唇,便递了回去。皱眉看着门口厚厚的帘幕道:“国丈怎么还没回来,这都几更天了?说好了今日傍晚便能到的,怎地现在还没到?”

“陛下莫急。这样的天气,路远雪滑的,国丈他们又是十多万人的兵马,还押着物资粮草,肯定是快不了。要不陛下先睡一会,国丈到了后奴婢再来告诉陛下便是。”

李瑁摆摆手道:“朕不想睡,朕……”

李瑁话没说完,便被外边急促的脚步声打断,那脚步声杂沓作响,似乎是很捉急的样子。

“来了!定是国丈他们,陛下的话还真是灵验,刚说国丈,国丈便像是长着顺风耳,这便到了。”黄安笑眯眯的道。

李瑁站起身来看着门口,便听外边传来郑秋山急促而且有些颤抖的声音:“陛下睡了么?郑秋山求见陛下。”

李瑁朝黄安点点头,快步走到案后端坐。黄安迈着小碎步来到门帘旁,伸手掀开门帘笑道:“国丈来了啊,陛下正等着你呢,刚才还说……”

郑秋山没等黄安说完带着满身的寒气便跨了进来,手臂一拨,差点将黄安摔了个趔趄。黄安气的眼睛翻白,想要说两句风凉话,却见郑秋山已经带着一阵寒风冲到了李瑁案前。

“臣见过陛下,陛下,大事不好了。”郑秋山开口便让人心惊肉跳,语气中甚有惊慌之意。

李瑁皱眉道:“何事如此惊慌?是粮草和柴薪棉帐没运来么?”

“不是这些,陛下,是另外的事情。臣禀报陛下,陛下千万莫要生气。”

“到底是什么事?”李瑁皱眉道。

“通州……通州之战败了。李光弼败了。”郑秋山咬牙道。

“什么?”李瑁脸色瞬间变白,扶额叫道:“怎么可能?你是说李光弼在通州战败了?”

“正是,臣在宁州得到的消息,千真万确。”郑秋山道。

“……”

“三日前,李光弼发动攻城战,午后开始攻击,久攻未下。到了晚上。李光弼试图发动夜袭,被守城兵马预知,于城下纵火烧兵,死伤无数。李光弼不得不下令收兵。然而王源却趁机出城决战,李光弼仓促应战,为神策军所破,士兵发生大溃逃,就此一溃千里。”郑秋山沉声道。

“你是说……全军覆没?”李瑁瞪着郑秋山道。

“陛下……恐怕正是如此。三十万兵马,逃回的不足三万。其余尽皆覆灭。”郑秋山从牙缝里蹦出这句话来。

“啊!”李瑁大声的咆哮起来,手臂在桌上猛力挥动,将桌上的烛台,纸笔,地图,砚台,茶盅全部挥起,乒乒乓乓洒落一地。

“这个蠢材,三十万大军啊,朕的三十万大军啊,就这么轻易的败了?而且是全军覆没?他信誓旦旦的跟朕保证,这一次要击败神策军主力,要活捉王源献给朕,他就是这么击败王源的?这个蠢材,他坏了朕的大事啊。”李瑁捶胸大吼,仰天大叫。

黄安和宫女们吓得忙跪倒在地,黄安连声道:“陛下息怒,保重圣体啊,陛下息怒。”

李瑁剧烈的咳嗽起来,捂着胸口喘息着。

郑秋山沉声道:“陛下,臣早就跟您说过,这李光弼好大喜功,纸上谈兵,不堪大用。陛下还训斥了臣一番。臣知道他对陛下有功,陛下念及他的功劳对他宠信有加。但其人才能有限,根本不是独当一面之人。现在好了,果然坏了大事了。”

李瑁怒道:“现在说这个有何用?李光弼他死了没有?”

“带着三万残兵逃到金州了。他倒是不舍得舍身成仁。”郑秋山冷声道。

“这个混账,朕要杀了他,这个蠢材。朕之前不是跟他商议了,要他最好是能牵制住王源。他自己也说,王源不好对付,无万全把握,他只会围而不攻牵制住王源的十万主力,给朕和你的兵马创造进军成都的机会。现在可好,三天没到,他便进攻了,他说的话是放屁么?脑子是进水了么?”

“陛下,臣知道的情形是,他在城下三日,被王源骚扰三日。不但损失了三万兵马,连后勤的山道都被王源的人给堵塞了。营寨还出了哗变的将领,将营中粮草物资烧了大半。他应该是已经耗不下去了,所以才铤而走险的。”

“什么?三天时间,被王源杀了三万兵马,粮草物资被烧,后勤的通道都被堵了?呵呵呵,李光弼可真有本事,真有本事啊。”李瑁怒极反笑,呵呵冷笑起来。

“他这个人,陛下您又不是不知道。他总以为自己最厉害,不肯服输。本来这种情形之下,他便是退军又当如何?也不至于到现在的地步。但他就是要冒险。臣以为,李光弼就是好大喜功,他生恐臣和陛下先拿了成都,所以为了抢先拿下成都,他便不惜在已经被动的情形下动手,这才招致如此大祸。陛下,此人……”

“住口!”李瑁怒喝道:“现在是说这些的时候么?你现在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现在朕要听的是这些么?”

“……臣该死,臣不说了。陛下自有圣断。”郑秋山赶忙住口。

李瑁长叹连声,捶胸顿足了一番,终于慢慢的平静了下来。

“国丈,你说现在该怎么办?我们还能进军成都么?”

“陛下,现在是决不能去成都了,目前只有快速退兵长安,稳定局面固守。王源的十万大军怕是已经北上了,从通州到这里不过五六日路程。大战已经过去四天了,咱们再不走便有可能被王源给赶上。臣建议,即刻撤军回长安。”

李瑁沉吟片刻,咽着吐沫道:“你说的对,即刻撤军,固守长安。我们还没输,我们还有几十万兵马,再募集些兵马,固守长安还是绰绰有余的。呆在这里只是死路一条,回长安去,马上便走。快传令。”

“臣遵旨,陛下收拾一番,臣即刻去传令各营准备撤离。”郑秋山爬起身来,匆匆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