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0章 算盘(第3/3页)

但手下人也给骨力裴罗不少中肯的建议,他们告诉骨力裴罗,不能一味的留恋草原上的自由自在,也要适当的适应汉人的衣食住行,因为将来,大汗若是征服了大唐,做了皇帝,总不能还永远和在草原上一样。

骨力裴罗觉得他们说的甚有道理,于是在丰州的这些日子里,骨力裴罗说服自己学习唐人的文化,请了唐人给自己说书习字,讲授汉人的历史文化。然而,这几乎要了骨力裴罗的命。且不说那些书本上的诗文典籍的文字晦涩难懂让人脑子发蒙,便是那些历史故事汉人所经历的历史也让骨力裴罗惊愕不已。知道汉人曾经的历史,让骨力裴罗整个人都感觉不好了,因为他实在无法理解,汉人的历史为何都是相互倾轧勾心斗角的历史,都是一些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毛骨悚然的历史。最后骨力裴罗得出了一个结论:汉人不可信任,汉人的习俗也不可学习,因为一无是处。汉人一个个都是心眼多,表面笑嘻嘻背后捅刀子的虚伪之人,跟他们有什么好学的?

所以,骨力裴罗果断的中止了学习这些玩意儿。他也下定决心,将来若是有朝一日能够征服中原,便下令汉人全部向回纥人学习。让汉人全部留小辫子穿袍子,将汉人的房舍全部拆了,让他们住毡房,让他们享受享受毡房的舒适。让汉人把田地全部都给推平了,全部种上肥美的牧草。大唐多么大的地方啊,全部种成草之后,该可以多饲养多少牛羊马匹啊。想想就教人兴奋。至于汉人的那些文字什么的,全写成大白话,谁要是写些什么完全看不懂也毫无意义的诗词歌赋什么的,或者是写的佶屈聱牙晦涩难懂的,一律都砍了脑袋。天下的事让汉人们搞得太复杂了,天就是天,地就是地,草就是草,羊就是羊,干什么搞得那么复杂?

不过,汉人的东西也不全是毫无可取之处,有些东西,骨力裴罗倒是适应的挺快。譬如汉人的歌姬唱的曲儿跳的舞儿,汉人女子们穿的露着半截胸口的衣衫,汉人女子们伺候男人的本事,倒是全部要保留下来。因为在丰州的这些天里,骨力裴罗享受其中,简直如在天堂之中。

唐人内乱,骨力裴罗趁机用借兵的手段得到了丰州城后,对于中原的渴望便像是雨后的春笋一般的快速的勃发起来。在此之前,骨力裴罗其实只是想捞些好处而已。但随着形势的发展,骨力裴罗看清楚了大唐的外强中干的本质,所以他对吞并中原有了很大的信心。

骨力裴罗原来的想法是,帮着李瑁平息安禄山的叛乱不能太快,要慢慢的吊着大唐,不断的从中攫取自己需要的物资和好处。然而安禄山叛乱的平息出乎意料的顺利,竟然几个月时间便平息了,这让骨力裴罗很不高兴。大唐越乱,自己便越有好处,越有机会。然而骨力裴罗却也知道,导致叛乱很快平息的便是那个率领着神策军的王源。这个人破坏了自己的计划,导致自己的算盘落了空。但好在,李瑁和王源显然不是一路人,这个王源更是李瑁的眼中钉,骨力裴罗对这个结果很是满意。只要大唐继续乱下去,管他是谁生乱,自己都可以收渔翁之利。

果然,继受降城和丰州之后。怀远郡三城也落入了自己的手里,便是因为李瑁需要自己的兵马帮助对付这个王源。骨力裴罗这次下定了决心,绝不会让李瑁灭了王源,要慢慢的打,细水长流,这样才能长期的让大唐处在动荡之中,自己才能长久的获得好处。这一次自己借给李瑁的八万大军绝对不能傻乎乎的一鼓作气的摧毁了王源,那是在断自己的财路。这王源越是闹得凶,自己便越是可以从李瑁手中得到更多的城池,才能以借兵的理由更多的敲李瑁的竹杠,这是个取之不竭的生财之道。或者说这是个兵不血刃得到大唐城池土地的最佳办法。

然而,当得知王源起兵北上攻占了吴忠怀远县城,并且有继续北上逼近丰州的企图之后,骨力裴罗很是震怒。这个王源,放着他的死对头李瑁不打,倒是炮来捋虎须,当真是不可容忍。骨力裴罗给李瑁施压,要李瑁立刻下令王源撤兵。骨力裴罗本以为李瑁会言听计从,然而这一次他又失算了。这李瑁居然不愿下旨,说什么要是下旨的话便等于将两家的协议公开,那样的话大唐百姓和各地官员必然民愤如潮,无法收场。骨力裴罗很恼火,但他也不愿意和李瑁翻脸,他不愿失去李瑁这个能让自己获得巨大好处的皇帝,对他的根本需求,骨力裴罗认为还是需要考虑他的感受的。否则鸡飞蛋打了,什么都捞不到了。

那么问题来了,要不要调兵和王源正面交战?这成了骨力裴罗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