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9章 扬州(第2/3页)

崔若瑂说罢,从王源怀中跳下马来,慢慢的向前走了几步,让自己暴露在城头洒下的灯光之中,娇声叫道:“城头的将军们,我们是扬州城的居民,因事耽搁了,所以进城晚了。还请你们通融则个。”

“那可不成?规矩就是规矩,命令就是命令,谁知道你们是什么人?我们可不管。快快离开,再不走,我们可真的不客气了。”城头守军叫道。

王源忍不住笑了一声,原来崔家大小姐出面也并不管用。崔若瑂听到了王源的笑声,回过头来瞪了王源一眼,转身过去朗声朝城头叫道:“城头那一位将军守城?是王有道还是钱高志还是曾国忠当值?”

城头上静默了片刻,一个低沉的声音从城头传来:“本人曾国忠,你是哪一位?怎知我扬州守城将军的姓名?”

崔若瑂朗声道:“原来是曾国忠将军,我是崔家的崔若瑂,从北边的楚州赶回扬州,烦请曾将军开城门放我进城。若曾将军为难的话,便烦请你去通禀一声沈太守,问他准不准许开城门放我进城。我可以等。”

“哎呀,卑职该死,原来是崔大小姐回城。卑职当真瞎了眼,怎么敢把崔大小姐堵在了城门口,您进城还用去禀报太守么?来人,快开城门,快开城门。请崔大小姐进城。”城头守将大声叫道。

城头上一阵忙乱,片刻后吊桥缓缓放下,厚重的城门也缓缓的打开来。崔若瑂回头看了一眼王源,王源在马上朝她挑起了大指。可以想象,崔家的势力在扬州城如何庞大,连崔若瑂这样的崔家大小姐,对扬州城守城的军官都如数家珍。可见崔家平日和扬州城的官员们之间的联系有多么紧密了。

崔若瑂缓步走上吊桥,王源也下了马牵着马跟在她身后,但见城门洞中数十名士兵提着灯笼出来。一名身材矮胖的头目模样的将领笑容可掬的快步上前来,朝着崔若瑂躬身行礼。

“崔大小姐,卑职这可瞎了眼了,您可莫要生气。今日刚刚接到的命令,说叛军往南边打来,所以早早便关了城门。刚才城头那几个狗东西瞎了眼,居然没认出崔大小姐来,还往下射了几箭。还好没有伤着大小姐,不然我们这些人全部掉了脑袋,也抵不住大小姐一根毫毛。”

崔若瑂回礼道:“曾将军不要这么说,你们也是公务在身。叛军确实已经快到扬州了,严防城池也是应该的。再说我穿了男装,你们没认出来也是情有可原。”

那名叫曾国忠的守将兀自连声告罪,脸上的笑容堆在一起,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显然因为刚才没认出来是崔家大小姐的身份而极为惶恐。

“大小姐大人大量,快请进城。听说崔家老爷子今日抵达了扬州,崔大小姐替卑职传达对老爷子的问候。改日有幸,卑职当去拜访他老人家。”

“爷爷也来扬州了?这可太好了。”崔若瑂惊喜道。

“是啊,听说是今日傍晚抵达的,卑职也没去拜见,实在是失礼的很。”曾国忠陪笑道。

崔若瑂微笑点头,回身招呼王源道:“快,咱们快进城。我爷爷也来扬州了,这下好了。他老人家来了,必是为了守住扬州而来。我替你去引见他。”

王源微笑道:“那可太好了,看来消息确实已经完全传到这里了。”

崔若瑂点头道:“上马上马,走回去太久,咱们还是骑马走的好。”

王源点头,飞身上了马匹,伸手搂着崔若瑂的腰身将她抱上马背,这回不好坐在身前,便让她坐在身后。王源一催马,两人沿着城内灯火辉煌的大道飞驰而去。

城门口曾国忠和几十名兵士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切,半晌后,曾国忠才咽着吐沫道:“那小子是谁?怎地跟崔家大小姐如此亲近?”

“不认识,不清楚。”众士兵摇头如拨浪鼓。

“看装束不过是个普通的士兵罢了。这小子他娘的走了桃花运了么?崔家大小姐怎地看上了个普通士兵了?这可不是笑话么?崔家大小姐可是多少富贵高官之家的公子哥儿们都想攀亲的对象,怎地居然和一个普通的小子打的火热?”曾国忠呆呆道。

“曾将军,崔家的事操心作甚?崔家大小姐的事更不是咱们操心的事儿。再说,您跟我们说这些,我们也一屁不通啊。您不是和崔家有交情么?明日去问问不就是了?”士兵们一边关城门一边道。

“说的轻巧,我去问崔家人?我倒是认识他们,他们谁搭理我啊?”曾国忠怫然道。

“刚才将军不还说什么崔家老爷子来了,你还要去拜访什么的么?难道这还不算和崔家有交情?”

“呸,老子就是那么一说,给自己脸上贴金罢了。崔家老爷子是我能见到的?咱们沈太守要见他还要看人家的心情。”曾国忠翻着白眼道。

士兵们窃笑不已,自家这位曾副将倒也实诚,给自己脸上贴金的真心话都说出来了。

曾国忠骂道:“笑个叼毛。刚才你们这帮孙子差点射到了崔家大小姐,回头找你们算账。要是擦伤了她一根毫毛,你们的脑袋全部砍下来都不够抵账的。快关城门,拉起吊桥来。都给我眼睛放亮些,叛军要来攻扬州了,都精神些。”

……

一骑两人沿着扬州城宽阔的大街上奔行,王源放眼四顾,但见两旁的街市彩灯如昼华美无限。虽然已经是深夜,但街上的行人依旧不少。夜市的摊贩还在做生意,小吃摊上冒着白气和香味。街道两旁不少店铺中还明火彻亮,几处精美的楼宇挂满了红灯笼,从里边传来丝竹之乐,传来男人的喧哗和女子的嬉笑之声。整座扬州城就如同一座不夜之城一般。

王源还是第一次真正领略到大唐南方繁华城池的景象。说来惭愧,来到这个时代已经六年了,王源的活动轨迹只在北方的城池之中。虽然长安是比大唐任何一座城池都要庞大数倍的城市,但长安的繁华是圈养之下的繁华。一到夜晚,那里便是一座巨大的监狱,如扬州城这般自由自在的夜生活,那是想也别想的。所以那样的生活是一种沉重的受禁锢的生活。是失去大部分自由的生活。

成都虽然比长安要好些,但和扬州比起来却是小巫见大巫。虽然王源在成都这几年,废除了夜禁和民坊的一些制度,让成都的夜生活也变得丰富了起来。但和南方城池这种繁盛比起来,还是差了许多。成都和京城的百姓们或许是因为被禁锢太久,即便给他们自由的空间,他们恐怕也是难以很快的信任。他们就像是胆小的鸟儿们一般,一到夜晚便下意识的归巢去,不想惹上任何不必要的麻烦。

奔行在这样的街市之中,王源第一次领略到了因为自由而带来的百姓的幸福生活。这才是王源心目中的那种繁华盛世,而非表面上的强大,但却建立在对百姓们的禁锢之上。那样的幸福只是属于少数人而非普通百姓。然而,这一切却将接受考验,扬州城中的百姓们恐怕并不知道,巨大的危险正在向他们逼近。只为了这眼前的繁华和安宁,王源也觉得自己责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