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破局(七)(第2/3页)

玄宗呆立半晌,这才转身沉声对侍立一旁的内侍道:“去告诉他们,在散花楼大厅中候驾。马德忠,伺候朕更衣结发。”

……

散花楼一楼大厅之中,王源韦见素颜真卿以及数十名文武朝臣正肃然而立。就在不久之前,他们也得到了李瑁在灵州登基继位的消息,对这些人而言,这个消息犹如晴空霹雳一般的让人惊魂。在经过短暂的商议之后,他们当然需要就此事觐见玄宗,求证一些事情。

经过很长时间的等待后,群臣都已经焦躁难耐之时,内侍尖利刺耳的声音在侧厅响起。

“陛下驾到!”

群臣立刻肃然而立,纷纷整衣扶冠,目光齐刷刷看向侧首的帘幕入口之处。紫色的厚重的侧帘缓缓被拉开,一名内侍踮起脚尖将帘幕撩起,紧接着,玄宗缓步而出,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之中。

玄宗面色平静无波,只是有些颜色昏沉,消瘦的面庞上的皱纹像是道道沟壑一般,比往日更深更多了些。但他的脸上的表情却绝无众人想象之中的愤怒,平静的如一潭死水。群臣也迅速发现了玄宗今日的穿戴同平日不同。玄宗平日上朝基本上都着常服,戴通天冠或者翼善冠,脚上蹬着厚底靴。或者有时候更加的随意,比如骑马游猎或者宴饮之后他也不换衣服,随便穿着明黄大氅或者是武弁之服,头上甚至顶个寻常的方巾便来见臣下。显得不拘小节。

然而。今日的玄宗身上穿着的却是名副其实的一套帝王的华丽行头。头上戴的是冕旒冠,十二排玉珠如珠帘一般华彩精美,随着玄宗的缓步走动摇摇摆摆。他的身上穿着的是宽大华美的龙纹明黄大衮服,脚蹬千层犀皮黑缎官靴。腰间玉带宽达八寸,上面宝石镶嵌,金银镂花,精美之极。这一套服饰比之龙袍的规格还要贵重,这是大唐皇帝用来拜祭先祖祭祀天地之时才会穿着的大礼服。在很多老臣的印象之中,只有重大的节日或者祭祀的日子陛下才会穿着。当然,玄宗登基的那天,他穿的也是这套象征着最高礼仪和尊贵身份的大礼服。然而,今日玄宗却将这件礼服穿在了身上。

“臣等叩见吾皇万岁万万岁。”群臣纷纷跪拜行礼,口中长声高呼。

玄宗静静的坐在宝座上,眼睛扫视下方跪伏于地的群臣,眼中闪烁着留恋和悲伤。这一幕他不知见了多少次,自从自己登基为帝之后,数十年来,群臣拜伏于面前高呼万岁的情景自己早已司空见惯。然而,今日这一场面,却让玄宗无比的留恋和伤感。因为这一次之后,自己此生恐再难看到这样的场面了。

“都起来吧。”玄宗嗓音黯哑的轻轻开口道。

群臣窸窸窣窣的起身来,按照位列各自分列两旁。玄宗的目光和王源的目光在空中相遇,他看到了王源嘴角的一丝冷笑,心中咯噔一下,但很快便恢复如常。

“众卿来见朕可是为了寿王于灵州登基继位之事么?”玄宗沉声道。

王源缓步上前拱手,声音平静的道:“陛下看来已经得到消息了。政事堂半个时辰前接到了来自灵州的圣旨。那圣旨是于灵州登基为帝的寿王颁布的。寿王于灵州登基,改元至德。并尊陛下为太上皇。臣等闻听此消息均觉惊愕不已。特来见驾询问这件事。”

玄宗微微点头道:“朕知道你们正是为了这件事而来。有什么话你们便问吧。”

王源尚未说话,颜真卿便抢先开口询问道:“陛下,臣等确实有诸多的疑问。但首先臣等想知道的是,关于陛下传位于寿王这件事是否属实。得知这件事的答案,臣等才有下文。”

玄宗静静的坐在宝座上,他看着面前张张疑惑而期盼的面孔,终于低低的开口道:“这件事……属实。确实是朕传位于寿王,他在灵州即位的事朕是知晓的。”

群臣哗然,像是一堂水鸭子一般的嗡嗡议论起来。原来这件事是真的,陛下当真是传位于李瑁,也就是说李瑁的登基是合法的,他的皇位是合法的,并非如大伙儿之前所猜测的李瑁是叛父自立之举。

只有一个人静静的没说话,那便是王源。王源从最初的震惊之中恢复过来之后,他马上便意识到这件事是这对父子玩的手段。对于群臣所判断的李瑁叛父自立的结论,王源嗤之以鼻。因为王源知道,无论李瑁的举动是否是玄宗的授意,在这件事上,他父子二人是一定会口径一致的。因为这是让大唐朝廷脱离自己控制的绝妙的一招,而自己却彻彻底底的被耍弄了。

“陛下,您是说,寿王登基之事是陛下早已安排好的?是陛下要他去灵州登基的?”颜真卿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沉声问道。

玄宗看了一眼面色平静不知在想些什么的王源,缓缓道:“朕只是答应立他为太子,并在不久传位于他。但却并没有让他在灵州登基。不过这也没什么,早晚朕都是要传位的,他在灵州登基了也好,朕已经心力交瘁,也不想再多理政务了。一切交给他便是。”

玄宗只能用谎言为自己辩护,将部分责任推到李瑁头上,告诉王源,自己并非是瞒着他让李瑁登基,避免激怒王源。

“陛下,既然你早已答应传位于李瑁,为何前几日我们求见商议太子之位的人选的时候,陛下没有明言?不但没明言,陛下您还假意答应丰王为太子的人选之一,您何必如此耍弄我们?”颜真卿气的要命,以他的直性子恨不得骂人,但他毕竟还能克制住自己。

“朕……朕没打算瞒着你们。朕确实认为你们提出丰王为太子的人选是合适的,但朕在这之前也确实许诺让李瑁继位。正因如此,朕当时并没有应允你们的提议,而是希望能再斟酌一番。”玄宗咂嘴道。

颜真卿气的面色通红,他其实也看出玄宗的言不对心,这件事明显是玄宗隐瞒了内情,他根本不是要考虑考虑,或许只是拖延时间寻找对策。而李瑁的骤然继位,便可能是一种极端的对策了。

“王源,众卿家。事已至此,朕认为无需纠结此事了。你们不是一直都说,国本未立,难安天下臣民之心么?朕也听到很多的话,说朕已经失去民心,难以拯救大唐。现在新皇即位,朕也算是顺应天意民意了吧?现在开始,大唐江山社稷便要靠你们扶持新皇,恢复我大唐昔日之荣光了。朕老了,朕也该退了。”玄宗轻声道。

群臣面面相觑,不知该说什么好。颜真卿看着王源道:“王相国,你说句话,这件事该怎么办?”

王源微笑摊手道:“怎么办?新皇已经登基,陛下已经首肯,还能怎么办?难不成我们还能违背圣意去兴兵问责于新皇不成?寿王登基之后便是我大唐新皇,从现在起,正如陛下所言,我们要齐心协力扶持新皇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