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进程(第2/2页)

工程量是巨大的,野牛城的加固工作倒也罢了,在盐湖之地乃至沙漠之中建立土城和烽燧这可不是一般的难。但好在王源手头人力足够,俘获的吐蕃俘虏中有不少工匠,会用金川河下的黏土泥浆和沙土拓出坚硬的沙砖,这些沙砖晒干后硬度还算不错,倒是为王源解决了很大的问题。

数万士兵和数千俘虏辛勤的劳作着,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盐湖旁边建立了一座里许方圆的小型堡垒。堡垒可以容纳三千人居住其中,作为挖盐的基地,基本雏形已经形成。通向三十里外的野牛城的道路上也被沿线每隔五里设置了沿途的补给站,便于在路途上进行补给。同样的补给站在野牛城通向雅州的近百里沙漠沿途也建立了数十座。储备大量的清水物资供进出沙漠的驼队进行补给,并且成为沿途的行进的标识。

在盐湖西方延伸到野牛城西南一带横跨六十余里的地界,建立了三十几座烽燧堡垒,每处驻扎五十名士兵。主要的目的用来警戒吐蕃兵马,防止他们突袭野牛城。五六十里之外,一旦发现敌踪,这些烽燧便可发出示警的信号,将敌军的数量方向告知野牛城中的驻军。要么提前撤离,要么做好迎战准备,便可有提前的筹谋了。

野牛城的绿洲上,沿着金川河沿岸,二十余座炒盐作坊建立了起来。为了防止污染金川河这个宝贵的水源。这些作坊都建立在靠近沙漠的边缘地带,制盐后的污水都将被排入沙漠之中。王源让刘德海在剑南山地中挖掘了大量易于成活的树木运到绿洲之地栽种,虽然知道这些树木未必能全部成活,但只要能成活一小部分,便可成为抵御风沙侵袭绿洲以及改善此处环境的法宝。

一个多月时间,王源一直呆在野牛城中忙碌,一个月的时间便足以让他白皙的皮肤变成了古铜色。但越是忙碌,越是整个人却精神奕奕,因为看着自己心中规划的蓝图在一点点的实现一点点的成型,王源非常的开心。整个规划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成型,但有了好的开头,一切都将变得顺理成章。

十一月初八,对王源而言,历史性的时刻即将来临。盐湖的第一批盐即将开挖,然后被运送至野牛城提纯,最后被打包运出沙漠。王源全程参与所有的过程,他要亲自见证这对自己非同寻常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