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4页)

周莹轻叹一声,松开手中车帘,眯着眼身靠在轿车隔板上,心随轿车向前滚动。她的一颗心,一半飞回到三原县孟店村母亲身边,一半飞进了那个既陌生又神秘的安吴堡内,渐渐地贴在那个她从未见过面、然而就要生活在一起,并为他生儿育女、持政管家的男人胸脯上。

阳春的太阳悬挂在头顶,照得大地暖洋洋的。坐北向南的安吴堡城门外,铺撒了黄沙的洁净路面上,布满了清晰杂乱的脚印,堡内的乡民们不约而同拥出城门洞,站在路的两边,一个个伸长了脖子,向传来鼓乐声的方向眺望着,迎亲队伍渐渐走近。高大的城堡上,数十面龙凤旗迎风飘展,不时发出猎猎响声。钉满了圆头铁钉的两扇高大厚重的堡门上,左右两边各贴着一个五尺大小的红双喜字,两盏点燃蜡烛的四尺大红灯笼,把城门洞口照得红光闪烁。几个顽皮的孩子站在灯笼下,仰头指画着喊叫着:“灯笼灯笼再亮亮,给我娶个好婆娘;灯笼灯笼你笑笑,我和媳妇亲嘴了。”

笑嚷声中,憨厚朴实的庄户汉子们,立在几张摆满鞭炮的方桌后,摇着手里还没点燃的火香,大声嚷嚷道:“快点香,轿车马上就到堡子门口啦……”嚷叫声中,一位银须飘胸、红光满面、精神矍铄的老者从城门洞里走出来,扬扬手说:“别急,别急,听我指挥,迎亲炮要点到节骨眼上,早了三娘圣母赶不到,迟了送子娘娘会不高兴,那就麻达啦。”

有人大声问:“槐树爷,是啥麻达呀?”

“啥麻达?让爷告诉你们,迎亲鞭炮放早了,三娘圣母会说:好嘛,你们不等我到便放炮,白无常若赶来捣蛋,事就费周折了。迎亲鞭炮放迟了,送子娘娘会说:好嘛,你们眼里没我,那就让牛牛娃再睡三年大觉吧。”槐树老头有板有眼地说,“三娘圣母和送子娘娘势利着哩,咱们咋得罪得起嘛!所以,你们就得听从我指挥,任何人敢违爷的令,今儿个的喜酒就不准喝了。”

吴府大少爷吴聘迎亲喜讯,半个月前便传遍了渭河南北两岸,泾阳、三原、高陵、耀州、乾州、咸阳、西安、旬邑、淳化,东至潼关、西至宝鸡,凡与吴府有着关系的各地官宦名儒、士农工商,无一不缺地都接到了吴府请柬。阳春三月三日,通向安吴堡的各条道路上,便出现了前往安吴堡贺喜的车辆、马匹。

吴尉文为了给儿子迎亲,思谋再三后,在安吴堡搭建了十座席棚,各能容纳三十桌席面,在十六间大厅里摆下十桌贵宾席。吴府正堂设下三桌主席,内宅里摆下八桌至亲席。光是凤翔柳林镇的凤翔烧酒就用大车运回来十几车,藏在酒窖里。

吴尉文是个喜欢别出心裁的人物,为把儿子的婚礼办得非同凡响,下令吴府大门、二门、三门喜联一律空缺,留待前来祝贺的嘉宾贵客在新娘进门前现场挥毫,以显隆重与新鲜。

当安吴堡外如雷般轰鸣的三眼铳响声传进吴尉文耳朵时,吴尉文起身向前来贺喜的百十位贵客抱拳道:“尉文这里有请诸位仁兄小做舒筋动骨之劳,前往大门、二门、三门一走,共书三门喜联若何?”

百十位贵客,都是各地有名有望、有权有势、富甲一方的人物,听吴尉文如此讲,无不感到突兀新奇,于是纷纷离座,笑声中议论道:“尉文兄别出心裁,实乃奇思妙想,但不知尉文兄将点哪几位仁兄挥毫献宝?”

吴尉文道:“到得大门外,诸位仁兄自会知晓了。”

嘉宾贵客们一个个随在吴尉文身后,鱼贯而行,一直走到大门外方停步散立。

吴府大门飞檐斗拱,姜子牙镇山,门高六尺六寸,宽九尺,左右悬宫灯,挂铁铃,两边

石狮镇守,左有下马石,右有拴马桩,石条铺地,两扇大门厚达一尺五寸,上钉六十四颗圆鼓铁钉,显得庄重古朴、沉稳威严,简洁中显出富有。众人怀着不同心思,一心想见识一下吴尉文要玩出何种花样来,所以把目光全盯在了他身上。只见吴尉文走到泾阳县知县面前,抱拳施礼道:“大人是朝廷命官,这头门喜联,非大人莫属了。”

泾阳县知县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说:“承蒙尉文兄看得起小弟。小弟不才,勉为其难吧。”说话间接过家人递过的毛笔,走上台阶,略一沉思,举臂悬空,在门框上的红纸上龙飞凤舞写下:

安吴梧桐树筑巢固金汤

百鸟朝暮思凤凰理锦裳

写完,把笔放在托盘上,回身抱拳面对围观宾客说:“献丑,献丑!见笑,见笑!”

吴尉文抱拳致谢说:“尉文望背也!”

众人笑嚷声中进大门至二门,吴尉文回身抱拳向三原县知县施礼说:“天朝兄请勿推辞哟!”

三原县知县字天朝,与吴尉文虽非八拜之交,但亦算无话不说、推心置腹的朋友,因此并不推辞,执笔在手,沉思中回视了众人一眼笑道:“尉文兄实乃难为下官了……”

吴府二门是座碑亭式建筑,古色古香,左右门脚各植一株紫藤,院中假山旁空地上设了十二张圆桌,每桌上红双喜字上摆了一碟红干枣,一碟红瓜子,一碟红果,一碟红干梅镇住,正中的紫砂嵌喜香炉此时正青烟飘香。

三原县知县想了片刻才蘸墨挥笔,悬臂于空,用魏体写下:

文封阁老武封侯吴聘周莹偕白头

众人忍不住喝彩道:“祝吴兄早得孙子好当爷哪……”

吴尉文喜在眉梢,率众人来到三门,堡外的鞭炮声与铳声,已是如雷当空,告诉他新娘子就要进入安吴堡了。

吴尉文回身从宾客中拉着一老者出来说:“内宅门喜联,尉文要劳百里翁挥毫了。”

百里乃泾阳名儒,是一个热心公益慈善事业的老学究,在泾阳民众中享有威望,是吴尉文多年好友,吴尉文之所以选中他来为内宅门书写喜联,是想借百里之寿,佑护自己多灾多难的唯一宝贝儿子吴聘能通过冲喜,逢凶化吉、增岁添寿,早一天养儿育女,以承吴氏三百年兴旺发达基业。宾客们自然不知他用意,但听他请百里为内宅门书喜联,自然会发出赞同的喝彩声。宾客们知道,百里虽满腹经纶,但命运不济,数十年来奔波乡里,积德行善,无奈总是难成旷世之功,老了老了,仍在清贫中度日,若没有吴尉文接济相扶,日子会过得更加困苦。吴尉文在此时仍能待他为上宾,可见为人之诚,心肠之善了。

百里也不推辞,接笔在手,走到内宅门前,一边吟哦一边挥笔写下:

上正天自顺德馨家自安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吴尉文高兴得连连击掌说:“好,好,好啊!多谢百里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