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九章 合邦(第2/2页)

相比于日本在台湾以及朝鲜的“皇民化教育”,现在中国至少有一百的时间在三地推行“臣民化教育”,可以用几代人的时间,让他们彻底融入中国,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陛下圣明!”

有些习惯即便是直到现在都无法改变,就像曾国藩一样,当他赞同陛下的意见时,从来都只是这么一句话,而有时候,这样一句话,也就足够了。随后曾国藩又提到了姓氏的问题。

“……无论是日本或者越南,很多平民都没有姓氏,尤其日本,除了士族,普通平民根本就没有姓氏,有名无姓,这是因为日本法令不准许平民拥有姓氏,但是这显然不利于教育的推广,亦不利于理藩,所以臣以为,为将来征兵、征税、制作户籍等的需要,应容许平民拥有姓氏,这个姓氏,可以通过归陛下赐姓的方式,首先赐姓予各藩藩主,至于普通民众可准其自由选择姓氏,当然,这个姓氏必须是中国的,而不应该是日本式或者越南式。”

曾国藩的建议刚一道出来,朱宜锋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了“创氏改姓”——日本颁布的一项将朝鲜名字改为日本名字的法令。根据那个法令朝鲜人可以任意改为日本式名字,并可以获得一定的报酬。不过日本显然玩这一套,显然没有中国那么富有经验,毕竟千百年来,“赐姓”在中国都是笼络人心的办法,上至皇帝下至寻常富人,都习惯用这一套笼络人心。比如大名鼎鼎的国姓爷的国姓,可不就是皇帝赏赐的。

“嗯,这个建议很好,嗯,对于那些藩主可以赐姓国姓。”

没有任何丝毫的犹豫,朱宜锋立即想到汉唐两代皇帝对“蛮夷”的赐“国姓”。

“不过,赐姓不能随意,要不然他们就不会觉得国姓尊贵,这个尺度曾卿你好把握好,要让他们知道,能赐国姓那是他们祖宗显灵烧高香了才得到的好事……”

就赐姓的事情和曾国藩作了一番叮嘱之后,朱宜锋最后又问道。

“现在北美公司的事务怎么样了?有什么大的变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