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软肋

“阁下恭喜你!离战败也就不远了!”

这一声恭喜显得极为刺耳的讽刺,换成其他人,或许这会儿已经恼羞成怒了。

但是对于朱宜锋来说,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纳谏,准确的来说是现代教育告诉他——“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作为一个外行必须要善于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否则代价是极为惨重的。

一个半世纪之后,资讯的发达,使得朱宜锋见了太多的外行指挥内行所犯下的错误,有很多错误,是灾难性的。甚至是无法挽回的。

也正因如此,一直以来,在督府上下文武官员的眼中,主公有着古往今来明君最基本的要素“善于纳谏”,而且对待臣属亦是颇为尊重,也正因如此,府中上下官员才会有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想法。

相比与那些从受传统影响因为主公的“善于纳谏”和“尊重”而感动涕泣的官员。莱纳斯却没有这种感觉,毕竟在西方,国王亦需要对贵族以及军官保持基本的尊重。

不过幸好这里没有外人,否则他的这声恭喜换来的恐怕将会有他人的斥责,中西方文明上的冲突体现在方方面面,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他负责军校教务时,最优秀的毕业生大都是持才傲物的,至少在林郁青、刘健、李元吉等军中老人眼中就是如此。

将视线投向那些年青的参谋军官,深知他们才是军队未来的朱宜锋,沉默片刻后,略点下头。

“你意思是他们的思维会固化吗?”

“并不仅仅只是思绪的固化!”

面对汉督的问题,莱纳斯提出了自己之所以这么设定的原因。

“是他们不会用真正的战争眼光去看待战争,他们会习惯性的以为自己的敌人都是暴民式的集体,而忘记了面前的军队是欧洲军队,所以我们必须要通过不断的兵棋推演,给他们灌输一种意识,他们的敌人是强大的,是需要他们认真对待的,稍有不甚,就会全军覆没!”

实际上这正是他在土耳其遭到排斥的原因——那些土耳其人根本就不会接受他的观点——敌人远比自身更为强大的观点,尽管他们面对的敌人很强大,但是土耳其人总会找着这样那样的理由与借口。

比如我的骑兵比他们强大,比如我的士兵更勇敢,比如……总之,他们会首先假设自己的优势,然后再扩大敌人的劣势,这样的兵棋推演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或许现在他们只是一群少尉、中尉或者上尉军官,但是几年后,他们会成为中校,甚至上校,十几年后,他们中的很多人会成为将军,阁下,如果他们不能够学会谨慎的对待每一个敌人,那么,有一天他们的这种自大,将会导致他们的惨败,而作为军队指挥官,他们的惨败甚至可能会导致国家的灭亡,至少会导致数以千计、万计的士兵为其愚蠢而死去。”

在此之后对于这场军棋推演的结果,朱宜锋反倒是不再怎么看重了,其实这次来参谋部,他是为了其它事情,毕竟,他非常清楚,国内的敌人对于义军而言,根本就不是什么威胁。否则莱纳斯也不至于如此煞费心机加重敌人的力量。

之所以来自要是为了另一件事。

离开作战地图室后,朱宜锋问道:

“莱纳斯,还记得我让你制定的‘台风计划’吗?”

“阁下,你是说……”

莱纳斯当然记得那份计划,他立即激动的问道。

“要准备实施了吗?”

点点头,朱宜锋的语气显得极为平静。

“时间越来越成熟了,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明年或者后年就会实施……”

所谓的“台风计划”,实际上就是义军的北伐计划,那将会是对清军的最后一战,义军将会动员超过三十万军队,从多个方向对清军发动致命的一击。战役的目的就是彻底推翻满清的统治。

“我想知道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扭头看着莱纳斯,朱宜锋关切的询问道。

他甚至没有去过问另一个作战计划,因为他非常清楚,那场战役的结果和所面对的问题。

“阁下,现在义军最大的问题是在编制上!”

又一次莱纳斯提出他的看法。

“现在义军一共有54个团,而且我们还计划在扩编7个团,主要于河南地区招募新兵,届时义军将会有61个团,全军兵力包括宪兵在内约为27万。我之所以会认为编制是最大的问题是因为义军最大的作战单位是团。”

已经最大地作战单位是团,这是因为所面对的对手决定的,实际上对于国内作战来说,团级作战单位足够满足要求——因为他所面对的敌人实在太过弱小。

“确实,就目前的战斗任务而言,团级单位可以满足需要,但是如果实施‘台风计划’,包括‘曙光计划’都需要面对一个问题,就是临派遣军的平行指挥太过繁锁,实际上各团几乎也是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在进行兵团作战的时候,这种各自为战的状态,极有可能对战役造成影响……”

莱纳斯提醒,让朱宜锋想到了另一个时空中的清军,清军最大的编制是营,在甲午战争时,在陆上,日军所面对的清军尽管号称数万,实际上的是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半独立的营,而不是一个令行禁止的师或者军。

“所以我希望能够在‘曙光计划’展开前,将其中的一部分团进行整合,整合为师,至少是旅级作战单位,在‘曙光计划’结束之后,再有针对性的对各作战单位进行整合,以师为基本作战单位,在‘台风计划’展开时,以三至四个军团作为的主力,而不是一百多个团!即便是杀鸡用牛刀也要这么做……”

面对莱纳斯的询问,朱宜锋的眉头微微一皱,提到了一个现实问题。

“我知道现在我们的战斗单位太小,虽说能够满足目前的战斗需要,但是在河南作战的时候,已经暴露出团与团之间各自为战的软肋和不足,可是,你知道的,如果扩大战役单位,我们有没有全格的高级军官!”

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没有合格的高级军官,义军的军事教育始于三年前的黄州的“培训班”,尽管在过去的三年里,当年培训班里的军官都进入军校接受了再教育,但是仍然是一群经验不足的军官,短短的三年内,他们中的不少人就成为了团长,这本身就是一种拔苗助长,更重要的是,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没有团级作战经验。

正是军官的问题,限制了义军的编制,直到现在义军没有一名将军,只有林郁青一人曾经临时授予少将军衔,在广州事件结束之后,其又恢复为上校军衔。现在义军只有80几个上校,现在猛然要把这一群上校的一部分人晋升为将军,且不说他们有没有指挥师级或者旅级单位的能力,怎么选择本身就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