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司马迁误信的故事(第2/8页)

有了以上的三个世界,或者说三个历史以后,历史学的基础就算是奠定了。

进而,如果有人读了《史记》,根据《史记》的叙述写了一本历史书,比如书名为《史记的人物和故事》,这本书就是历史学基础世界之外的延伸,属于N类的第四世界了。也就是说,根据已有的历史著作再做编撰所写成的历史书,属于历史学的第四世界,也就是第四历史了。如果有人再根据这本书编成一部历史电视剧,这部电视剧就属于第五世界,成了第五历史了。同样的延伸,还可以不断地继续下去,这就是我所说的“3+N的历史世界”。

“3+N的历史世界”发展到这里,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我们常常提到的历史真相和真实的历史,实际上指的是第一历史。随着历史世界由1到N的步步延伸,我们与历史真相的距离越来越远;第二世界的史料距离历史真相最近,到了史书的第三世界,已经有了一定的距离,一旦进入N的世界,距离逐渐变远,变形随之加大,信用度也不断地降低。

与此相反相成,随着历史世界由1到N的步步延伸,衍生出来的历史故事,编导出来的历史影视剧,则可能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趣,被更多的人喜闻乐见,得到更为广泛的流传。

3. 献有孕之女故事的全本

历史学是3+N的多重世界的模式划定以后,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可以用来衡量历史真假和价值的尺度。下面,我们不妨将这个尺度放到我们的书中来,看看司马迁是根据什么样的史料,又是如何来编撰《史记》的不同篇章的。也许,有了这个尺度的帮助,我们可能会发现《史记》的不同篇章中为什么会出现相互矛盾的记叙,进而找出制造冤假错案的真正犯人来。

司马迁编撰《史记·秦始皇本纪》,主要根据秦国的史书。其中主要是秦国政府正式的历史记录,叫作《秦纪》,是相当可靠的史料。司马迁还使用了有关秦国国君的一些类似家谱族谱的记载,这些材料多有纪年,比较实在,也是相对可靠的史料。与此同时,司马迁在战国以来流传的历史故事当中选用了一些材料补充进去,使《史记·秦始皇本纪》更为生动丰满。

司马迁编撰《史记·吕不韦列传》,主要是依据战国以来流传的历史故事。这些历史故事的基本形式,可以从诸子百家中的故事,也可以从《战国策》《国语》《战国纵横家书》等书的内容上看出个大概。这一类材料是战国游士们讲的故事,虽然生动有趣,却因为添油加醋,比附夸张,作为史料来说信用度较低。这一类材料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因为没有纪年,常常张冠李戴,将这个时代这个人的事情,套在那个时代那个人身上,不时闹些令人哭笑不得的笑话出来。所以说,从史料的来源上看,相对于《史记·秦始皇本纪》来说,《史记·吕不韦列传》的信用度较低。

吕不韦献有孕的赵姬给子异的故事,仅仅见于《史记·吕不韦列传》,在《史记》以前的所有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中,都没有这个记载。不过,在查找这个故事来源的过程当中,历史学家们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与这个故事类似的故事,也出现在《史记》的其他篇章当中,这就是春申君献有孕之女给楚考烈王的故事,见于《史记·春申君列传》。相对于吕不韦这个故事的简略,春申君的故事非常详细,曲折动人,堪称献有孕之女故事的全本。为了便于对照分析,我们不妨叙述如下:

楚国的考烈王没有儿子,丞相春申君非常忧虑。他四处寻找适合于生孩子的妇人进荐给考烈王,送进宫中的妇人不少,却没有一个生下儿子来。赵国人李园有个妹妹,天资绝色,能歌善舞(请注意,又是赵国,又是能歌善舞的舞姬),想献给考烈王,听说考烈王生不出儿子,担心妹妹进宫以后,无子失宠,于是李园另外起了主意。

李园设法到春申君府上做了舍人,就是家臣门客一类的人物。

有一天,李园向春申君告假回家,故意回来晚了,被春申君问起原因,李园回答说:“齐王派遣使者来下聘,想娶我的妹妹,我与使者饮酒商谈,所以回来晚了。”

李园的话,一下子引起了春申君的兴趣,问道:“你已经接受了彩礼了吗?”

李园回答说:“还没有。”

春申君说:“我可以见见你的妹妹吗?”

李园正中下怀,回答说:“行。”

故事下一步的发展,大家都可以想象得到,春申君见了李园妹,大为情动心动,于是李园将妹妹献给了春申君。李园妹得到春申君的宠爱,怀了孕。李园知道了,于是与妹妹商量,定出一个进宫的计划来。

李园的妹妹察言观色,找到合适的机会对春申君说:“王上看重君侯,君侯的宠信,即使是王上的亲兄弟也比不上。如今君侯做丞相已经有二十多年,而王上至今没有儿子。如此状况继续下去,一旦王上百年以后,王上的兄弟将继承王位。新王即位以后,自然看重自己身边的人,君侯的宠信怕是不能长久了。不仅如此,君侯多年主持国事,当权久,对王上的兄弟们失礼不周的地方也多,一旦新王即位,灾祸将会降临身上,那时候,君侯还想要维持丞相的地位,保持已有的封地,恐怕更是无从谈起了。如今我已经怀孕,还没有别人知道。我侍候君侯时间不长,如果借重君侯尊宠的地位,将我进献给楚王,楚王必定会临幸我。仰赖上天,如果能够生下儿子,您的亲骨肉继承了王位,楚国就都是您的了。您想想看,以这种结果比较身临不测之罪的前景,究竟哪一个好,哪一个不好?”

春申君听进去了,大以为然。于是专门为李园妹安排单独的住所,首先避嫌隔离(也就是“谨舍”或“谨室”),然后推荐给考烈王。考烈王召李园妹入宫,于是生下儿子,立为太子,李园妹被立为王后。至于李园,他以王后之兄、太子舅父的外戚关系,受到考烈王的宠信,擅权用事。

4. 从女性视角看历史现场

春申君献李园妹的故事,是一个战国时代以来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不但见于《史记》,也见于今本《战国策·楚策》,两者内容相同,词句几乎完全一样,无疑是同一故事的不同版本。

这个故事,是一个很有生命力的活故事,在司马迁以后的时代,还在继续发展。在西汉末年大学者刘向所编撰的《列女传》中,在东汉时代编撰成书的《越绝书》中,这个故事发展得更为完美,本来缺鼻子少眼睛的人物,都成长得眉眼齐全,相貌周正了。李园妹也有了正式名字,叫作李环,她不但“能鼓音”,会吹拉弹唱,还能“读诗书,通一经”,被打扮成了符合儒家理想标准的新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