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忧乱(六)(第2/2页)

这样,除了屯垦营造性质的建生军和部分脱产的各地守备团之外,淮东镇的主要武装力量在总数上达到了六万三千员左右。差不多等于十五口抽一丁,或是五户养一兵。

当然了,在国朝的编制中,则还是只有四万七千人的员额。而且这个供给数量也不是全额的,折现成杂七杂八的物资之后,能拿到手的大概还有八九成,放在国朝的惯例中,也算是相当的良心了。

而在随军的姚平仲和折可适之间,我也在权衡考虑着,让谁留下来作为正任,负责经营和守御这新取的两州之地。

经过这些年的锻炼和考验,这两位也呈现出各自发展和成长的趋势来。

像我身边放出去独任一面的姚平仲,经过在莱州团练副使的锻炼,治军官民的综合水准更平衡全面一些,不足就是没有亲自残余过大战役的领兵经验;

而最初被我看好的折可适,也在延边的军中表现出某种积极进取的锋芒来。可以说每一次随军出击的机会,他不论在谁的麾下听效,都表现出令人注目的水准和活跃度来。

只是,也就没有过多的机会让他在后方庶务上有所表现了。

而这一次留守的人选,虽然军事上的压力有限,但更需要兼顾多方面的职责。

不但要能种田尽快获得产出,还要保持足够的战略主动性;也就是维持有限而精干兵力的情况下,对平卢道营州方面的北朝军,进行持续的骚扰和试探。以保持足够声势和压力,以及事态上的主动性。

这就要求对骑兵的运用,与和步军协同也要有相应的经验和水准。还要有足够的机变和城府,可以及时处理北面罗藩地盘上的发生的事态。

因此,也让我一时有些委决不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