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决意(三)(第2/2页)

哪怕更厚更重一些,只消再次稍加打磨和校正之后,基本可以作为防戍营之类二线部队的火铳备件来使用。对于多人轮的要求和标准来说,这多出来的半斤八两的分量,并不影响日常的使用和训练。

最后,才是我从广府当地其他的渠道,陆陆续续收集而来的,各种杂色口径的铳子,装上简单的枪机乃至火绳部分就能用,主要是提供给守备团、护场队在内的那些地方部队使用。也算是某种火器化的初步上手。

事实上,作为很早就已经出现的科技树之一,虽然不怎么受重视,在我大规模推广使用铳器之前,广府畿内就有已经出现过好些,中小型的五金、制铁作坊改行或是兼职而成的制铳来源。

不过,更多类似手工定制之类的业务,来维持日常的生活和经营需要,而成为市面上各种小范围流通的长短火铳的重要来源。

我家起初也尝试性的接触和收并过几家,结果发现已经某种敝帚自珍或者说是闭门造车,并且缺乏长期而稳定参照物的缘故,这些中小作坊的生产工艺各不相同,什么包卷法、璇打法,内拓法等等。被当作不传之秘而很是矜持自傲,或是自抬身价狮子大开囗一番。

而做出来的东西,也是水准也参差不齐,缺乏稳定的标准和口径单位,几乎还是靠手工定制包打天下的小批量生产规模,以水晶、玳瑁、螺钿、骨片、玛瑙、珍珠等等各种花巧装饰的中高端精品,来满足相对狭窄的小众市场需求。属于典型的猎奇、把玩之物。

因此,最后我干脆熄了兼并他们而统一标准的心思,而改做自行另起炉灶,一边研发一边制造一边使用和测试。毕竟,经过成本估算之后,我发现想要将她们统一在一个标准下,所费的投入和周期有些得不偿失外,还有不利于技术上的保密和封锁的风险。

然而,现今随着国朝逐渐重视起铳器在战争中的表现来,这些兼职的中小作坊,就显然难以满足需要,尔辈枪支归并或是破产后,由“四造”背景下的军工世族收购和整合起来,作为某种转型的开端和试水。

不过,因为某种积习难返的惯性,让原本的火器科技树的多个节点,出了不同程度偏差的缘故,显然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没法全盘仿造和复制本家的产业模式和集群效能。

光是成本管理上的差异,就足以让人挠破头了。而这些势力鼓捣出或重来,却是不可能不考虑赚钱的,而不是想我家一般,哪怕自掏腰包补贴管理和物料成本,也要确保足够的品管和产能普及率。

这时,我的随身虞侯长,接替了姚平仲职事的另一名京武生员薛徵言,走到身边低声禀告道。

“主上,询问的结果已经出来了……”

搜寻队多捡回来的那几个人,浑身被海水泡的发白,身上还有几道伤口,都已经肿胀起来,而显得有些狰狞。

一看就不知道是什么良善之辈,而在这海上讨生活的,也没有多少屁股是我安全干净的。

因此,我宁枉勿纵的直接交给,随行亲卫中的几个刑讯老手去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