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序间(七)(第2/2页)

其次,因为家世的缘故,她自小就是锦衣玉食诸事无虑而多才多艺著称,长成后亦是闺名远扬,自然而然的在登州军民官吏之中,拥有不少仰慕和追求者。这样就拥有匹配高端身份的基本条件了。

只是,她所拥有的这一切,在这纷乱之世中,也只是并不牢靠的一时幻梦而已,随着原本烜赫一时的登州镇,因为内应的引狼入室,被一朝破灭而导致无数人举家丧亡,偌大的登州梁氏,最后也只剩下这么几个,及时随船出海的幸存者。

随后这些幸存的遗民,就听说北朝将登莱之地焚掠殆尽,而尽迁俘获人口与国中,其中大部分老弱妇孺,都因此饿毙庾死道途,正所谓国仇家恨生竹难书而刻骨铭心。

然后,又发生了上岸之后,她从小长大的贴身侍女,籍着采买安顿的理由,裹挟卷带了最后一点金银细软,与小厮一起私奔的事情……

作为一个容貌姣好却举目无亲的孤女,想要在这个纷乱之世中,勉强独善其身的苟活下去的代价,就不得不寄身在这个,与登州故旧关系密切的行院勾栏之地,依靠倚栏卖笑来体现自身的价值了,至少有一点显然比别人幸运的是,她对这所行院来说,还是暂时颇为奇货可居的。

本来她们首选接近的对象,自然是那位颇为年轻,却已经颇具传奇色彩的镇抚大人,他虽然在广府早已经有所家室,但在这里至少身边还是缺乏一个,负责主内的外室陪伴,但是这位大人出入不定,平日里很难有接近的机会。再加上有所传闻其口味独特,格外钟情年幼的女子这才作罢。

其次的人选是那位辛副使,但是他与广府豪门陆氏的婚约,则成了最大的阻碍;然后是那位第三号实权人物观察使陆务观,也因为这个原因被暂时放弃了。

此外前军统制官王贵、行营右护军统制官崔邦弼,虽然都是一方大员,但是距离真正的权力核心,反而还有段距离。再加上一直派驻在前沿。

因此,只能在屈指可数的人选中一步步的退而求其次。最后,才好容易搭上了这位,号称军中留守亲信第一的韩良臣,韩副统制,并且通过几次有意无意的接触,留下足够深刻的印象,自然期望她能够紧紧抓住这么点好感和机缘,达到某种迂回的目的。

只是,虽然知道迟早会有这么一天,也早做了心理准备,但是一旦事到临头,她还是不免有所委屈和不甘的,毕竟,早前她还是登州城里,众所仰慕的贵家之女时,也是有过对未来夫婿的憧憬和梦想的。比如武功卓著的年轻英才,或是文采秀丽的少年俊彦。

而那位韩良臣,韩副统制虽然刚即中年,却显然已是个久历花丛的老手,看似放荡不羁而形骸放浪,但在口风上却是滴水不漏,一副外热内冷的性子,也不是那么好糊弄和交心的。

这不由让她,对自己的将来愈加悲观起来,这时候外间的门再度敲响了,她不由有些凄苦,又有些抱怨的厉声道。

“养娘您就连这少待片刻,也要催逼奴么……”

“玉娘,是我啊……”

一个带着丝丝江南腔调的女声道。

“因为韩大官人带了生客来,阿母让我过来与你搭伴的……”

听到这话,红玉不由自主的松了口气。却是那位韩官人,带了客人过来,这样她的梳拢之期,又可以往后推延了,正所谓迟早要死,但对满心纠结的她来说,却依旧是抱着能够拖延一刻是一刻的侥幸心里。

相比红玉纠结而愁苦的表情,临时被指来与她搭伴的另一名女伎,花名“李娃”的同龄年轻女子,在表情上却是显然要豁达开朗的多。

虽然不至于比得上红玉从小尊养出来的,那么惊心动魄的美丽。但脸型稍圆的李娃,也至少是称得上自有一般宜人亲近的甜美妩媚。

相比家道骤变而不得不流落风尘的红玉,显然籍贯出身荆州江陵,而从小被专门的花舫养大,又被转卖过数道的李娃,在处事待人心态上更要平和良好的多。也是这所行院中人缘较好的少数女性之一。

因此,才特意被指来与她搭伴,也是为了预防某种不禁意的情绪和流露,怠慢了尊客而能够及时有所缓颊而已。

而她的这个花名,却是出自才子佳人故事里,那个慧眼青睐荣阳郑氏子弟郑元和,而得以做了宰相正妻,辅国夫人的一代行院魁首和奇女子,也代表了虽然身处风尘下流,但是依旧积极上寻的某种心情和寄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