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忧喜(一)(第2/2页)

但是不那么好的坏消息是,吞并友军这种事情做了多了,同样的结果也落到了我的部队头上。

先期派遣往徐州的第三营,被帅司以加强防备为由就地截留控制起来,然后现地塞入大量新兵员,而顺势改编成东南行营的护军后卫,自此不复归建,而算是另起炉灶自立门户了。

而文告上行营护军后卫的统领,就是被突击荐拔的第三营营官崔邦弼。也可以说,对于我这支部队,帅司的那些大人们显然早有预谋了。

因此,几乎是在计划内最快的速度和效率。就用早已有所准备的番号编制装备兵员,将变相吞并的第三营,给做成了既成事实。

得到这个结果之后,军中一片错愕和愤慨之情,性质比较直爽的杨再兴之流,干脆当场爆粗口骂起娘来。

我亦是久久没有说话。可说即是肉痛又是惋惜,那可是一整营的建制,跟随一路打过来,熟悉战法和操条的老部队之一,就这么因为帅司那些人的私心,给整没了。

但又有些叹然和暗自的庆幸。

说实话,之前帅司虽然也有抽调各军的精干之士,以充护卫和直属力量。但是多是以选拔抽取的形式择人而用,绝少成建制的剥夺某只部伍。

通常这种情况,更多是对作战不力的部队,一种变相的惩罚和处置手段。而且多少要走一些交涉分处的基本流程,而不是像现在这般不管不顾的做成既成事实。

虽然这种从现役部队调拨从属,另辟一军的做法,勉强尚在帅司的职分之内,却并非正常之例,而是明显针对我这只部队的手段和措施。

毕竟,我部既然名为新军,本就是大本营的直属资序,要是正式接受了御营军的番号,他们就更没有的名分和理由,继续拆分和处断我的部下了。其中迫不及待的昭昭之心,由此可鉴。

因此,假若我没有因为刘继业之故转道去河北,而是如期归还徐州配下的话,那保不准还会发生怎样的是非和变故呢。

不过,令我意外的是,原本应该滞留在帅司那里,另有前程的陆务观,居然自己带了第三营第四团的一部分人和十几名参事,一路风尘仆仆的从徐州那里,跑了回来与我汇合。

好吧,虽然不知道他在帅司那里,就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但看来他也被迫选择了站队,并且不得不站在了我这边。这两个消息,就是他提前带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