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应调(第2/2页)

用比较古典的说法来形容,就是某种兵魄军魂,或者说维系一直常胜之师的心灵支柱,同样往往伴随和渗透着,对于所谓“名将”的统兵官个人崇拜情结。

这个时代的底层人民的思维特别的简单和朴素,只要能够获得他们的认同,那就意味着你可以对他们输灌任何东西,只消一些浅显易懂的简单道理,和能够自圆其说的理论,就可以比较简单和方便的影响、塑造他们的三观。

别看这些东西虚无缥缈的不怎么起眼,但正所谓士兵的思想阵地,你不去占领,自然会有其他东西,诸如赌博、酗酒、散漫等恶性来逐步占据。

用良好的习惯和严格的几率,以及配套的简单理论,形成一个可以相互影响的基础和内部环境后,一支军队的胆魄和灵魂,也就初步形成。

不要小看这种局部环境和氛围,运用得当的花,可以像是病毒性传销一般,不断的影响和感染更多新加入的人群,军营的环境,更有利于相对封闭的内部思想输灌,再加上一些长远的规划和人生追求目标,就像是传销团体一般,可以不断的改造加入团结体内的人。

这也是我能在这个时代,所能做到的极限。无非就是简单吃饱穿暖的道理,以及让相信这套东西的人,及其关系人等,都能过上好日子的简朴诉求。

起码,因为天下纷乱世道艰难的缘故,在我的部下里,还没有后世那些诸如,饱食终日而无所事事的键盘政治局,或是热衷逆向人类主义的小清新,一心想看反主流体制来出位和吸引眼球的公知之类,各种乱七八糟思潮的孕育土壤,算是相当人心淳朴简单了。

而且,因为围绕火器为核心的作战特点,从军官、士官到老兵的伤亡比例上,远要彼其他传统就是军队,好看的多。只要不是运气特别差,或是刻意作死,每次战斗都有相当大的存活概率。

反而是那些刚上战场的新兵生手,更容易弄伤自己,或是因为战场意外和疏忽,而丢了性命,但只要能活下来的,也很容易子啊大集体的熏陶下,变成所谓的老手。

因此,只要有充足的补兵来源,这样就很容易构成某种良性的循环扩张。

我在日记式的随身日志上填上最后一笔,一篇短短战地暇感,就完成了,日后或许还会节选出来,经过修饰和润色之后,作为汇编自我本人言行的《罗氏语录》,基本素材之一。

然后,再令人抄一份副本,封好后给后方的家里送去,作为某种思想储备和交流。

“启禀军帅……”

作为值守虞侯姚平仲,突然送进来一份。

“有前沿军前急递……”

我接下一看,却是曹州境内刘延庆部,要求援力的信使。

“让驻留在扶沟镇的第三营余部,火速向本阵所在靠拢……”

我当机立断道。

“接令之时起,日夜兼程不得延误……”

比较轻松的练兵闲暇已经消失了,接下来的日子恐怕会变得更加激烈和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