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京口的文抄公(第2/2页)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的军队也和佛教寺院颇有缘分,在罗浮山下的驻地,也是个寺院。

然后我安顿下来第一件事,就是把其中一些僧侣头子给叫出来,让他们带着我和一干将官,以查看和保护里面的名胜古迹为由,去浏览历代题刻。

既然到了历史名胜,说什么也要想办法留下我到此一游的独有印记不是。粗粗浏览了一遍之后没有发现什么撞车的可能性之后,我顿时放下心来,当着他们的面,也念了一首作为题记。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首后世传扬一时的《泊船瓜洲》原创作者,我就毫不客气的笑纳了。至于另个时空的坳相公王安石同学,你就洗洗睡了吧。

果不出所料的赢得一片称赞声,特别是来自麾下的陆游和辛弃疾这样,另一个时空位面的史上词人,说我这幅文词朴实无华而别有格局的赞誉,还是令人相当受用的。

当然也有人,比如将虞侯赵隆提出的疑问,这首诗似乎并不致命应景现实,我的解释是当初旅行途经这里的一点感想,事后补做的云云。

“对岸又开战了……”

一名虞侯低声同胞道,于是我们纷纷上了金山寺的最高处进行观览。

站在金山寺的大浮屠塔居高临下,可以看到对岸纵深和宽广的江面上,时不时有水战和陆战正在激烈进行着,各种火器和箭矢,如图流星和雨点一般交织在双方犬牙交错的战线上。

时不时有船只被撞击着崩裂着翻覆,或是在烈焰中崩解离息,变成水面上燃烧的碎片和挣扎的人堆。

敌人的船只都是相对小而轻便灵活的硬帆江船,而属于本朝军队的,则都是一些江海通用的软帆沙船之属,或是驶入长江中的双桅、三桅的海船,个头相对庞大而坚固。

因此在江面上缠斗厮杀起来,别具一番震撼人心的意味。

而作为暂时看客的我们,则似乎已经站在某种大时代的前沿,各种心潮激荡而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