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定装,突至(第2/2页)

根据我后世的记忆和经验,其中含有的粗蛋白和淀粉,可以有效替代饲料中的粮食成分,因此被当作畜牧业中的基本作物之一。

有苜蓿作为主要添加物,在搭配一些农业生产的剩余产品和边角料,来逐渐取代传统草料豆麦的作用。

这次为了出征的需要,格外花了大力气赶工了一批出来,其中还有针对牲口补膘或是生病的,添加了鱼骨粉、动物内脏的升级版。

据说再此之前,用在十几个品种的牛马羊等牲畜上的活体喂养和长期观察,在同样体积和重量下这些酵化压缩饲料的营养成分和消化率,是传统军用草料的数倍,特别是一些需要长期负重劳役的马匹身上,反应比较良好。

而取用的时候,只要用锤子砸开捣散,泡到干净的水源里即可。

也就是说在同样的携带量下,我们所拥有畜力和坐骑,比别人更能持久,活动半径更大,要知道,当然这只是理论,还要看实际效用。

据我所知北朝军中的某些骑兵,在大战冲锋之前除了传统喂食的(刍)豆(燕)麦之外,还要连夜给战马喂食酒和鸡蛋的混合物,以增强体能和爆发力。

而且,通过搬运输送的操练,还发现了另外一个附带效果,因为草砖实在特质模子里,被水力机械碾压捶打成硬邦邦的块状,因此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像堆积起来,浇上水,当作某种掩体工事和临时障碍物,至少寻常箭矢是射不穿的。

我正在查看这些草砖的贮存情况。

“开战了……”

一名火计,匆忙的跑进来喊道。

“国朝已经对北地开战了……”

“在哪里,速去打探……”

我当机立断到。

“襄州樊城大捷……”

不久之后,回到家中的我,再次得到明确一些的报告。

“街上已经开始露布巡游了……”

“是哪里的人马……”

我赶忙抢问道。

“蜀中……”

来找人回答道。

我对照查找了翻出来的地图,才发现这次北伐发起首战的,既不是被寄予厚望的东南招讨行司;也不是江西招讨行司,更不是荆南招讨路总管。

而是在五路招讨行司中,规模最小也最低,常年一直处于某种守势,而甚没有存在感的蜀中招讨行司。

没错,就是蜀中招讨行司,据说总管在任超过十年以上而鲜有建树,上下都有些暮气沉沉,不思进取的那个蜀中招讨行司。

据说这次书中招讨行司突出奇招,是从渝州(今重庆)出兵,大举放船而下长途奔袭穿过山(南)西道,而突袭了位于襄阳的荆南节度使治所,而作为襄州第一镇,樊城镇的水陆兵马,在匆忙迎战之下,几乎全军覆灭。

然后各种残兵败将裹挟着百姓冲入襄州,留守军将无法约束也来不及闭门,只能退往牙城据守数日后,在沦陷的妻子父老劝说下缴械投降。

斩首数千,俘获过万,敌荆南留后、襄阳经略使,水师置制、等一大批文武全成了蜀中军的阶下囚。自此号称沿江三强镇之一的樊城镇,和北朝委任的荆南节度使,就此成为历史名词。

一向低调的蜀中这一大动做,只怕其他三路招讨总管,也不得不动起来了。

然后想起另一件事,却与有些庆幸和后怕的谜样生物对视了一眼,还好这次因为紧张的关系,我否决了将大量钱财投入债市去,进行短期投机增值的打算。

不然也要如现在正在宝泉街,上蹿下跳私下奔走,如热锅上蚂蚁的那些人一般,各种做蜡和如丧考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