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新军(第2/2页)

但是因为,我这只是独一无二的实验性全火器部队,所以出于保持战斗力的缘故和维持现有默契配合的考虑,基本还是沿用了旧有体制,只需另外增募一些兵员,补足剩下的缺额即可。

当然,据我认为这种放任宽纵的态度,还是因为我只有区区两营人马,且作为新事物不怎么被看好的缘故,要是有什么像样的表现和功绩,估计就会打着扩编的旗号,拼命往里面塞人,然后分走部分控制权的节奏了。

不过我也懒得去想那么远的事情。

韩良臣还是训做长兼亲直队正,领折冲都尉衔;风卷旗为第一营营官、领果毅都尉衔;张立铮为第二营营官,领果毅都尉衔;

沈霍伊为第一营营副,兼第一(标兵)都都头,领别将衔;杨再兴为第二营营副,兼第一(标兵)都都头,领别将衔;

穆隆为亲直队副,兼标兵队旗头,领副尉衔;燕九儿为捉生队正,领旅帅衔。

两营的营中赞画分别是第五平、杜士仪,等以此类推,各有升迁。

因为是新编的铳器营,所以编列沿用现有的成法,略作调整而已,每团编刀矛牌手一队,铳兵两队,又骡马辎重一火。

刀矛牌手一队百十人,配五十面手牌,三十面大排,矛五十只,刀斧等长短兵六十件,手弩三十具,着半身镶甲,圆笠盔,短身帆布服,少量排头兵外套连身锁环甲。

铳手一队,正员七十,辅员五十;备长铳一百,短铳二十,折装短刀一百件,连弩强弓并五十具,着锁子背心,帆布短衣。

主要是因为刺刀的训练和使用,使得需要掩护近战的冷兵器,大为减少。其中两个第一标兵都,还加强了小炮组成的炮组。

而亲直队和捉生队,则保持原来的规模,只是都配全了代步的坐骑,亲直队有一长一短两只铳,一半配冲刺用的枪毛和马刀,另一半配步战的手牌和战剑,捉生队主要配短铳和手弩,多了一些刺探、捕俘用的器具。

至于原本龙州团左的旗号,我本来想上表辞去了事,不想从陈夫人方面,却是给了我一个惊喜,居然还可以继续保留着,由我兼任龙州团练使,领下两厢提辖,其中龙州右厢另有安排,据说主要是用来按照那些泰平军改中,被裁呔的兵员。

而原本左厢在大部升格外新军之后,就被我作为辅助役和预备兵员构成的候补序列,将义从社、报更队,乃至我的产业护卫队里,那些私人武装,挑选出出部分到里面挂名,然后另行增补更多的人手,提辖的位置,就交给了伯符。

不过龙州团左出名之后的直接后果是,这只原本没有一个龙州人的所谓龙州团左,多了很多主动跑来投奔的龙州兵。

其中有很多有一定军事经验的军户子弟,或是前义从,让负责甄选兵员的伯符,连续好些天笑得合不拢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