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渊源(第2/2页)

“他可是我家的总教习……”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我已经被一种本时空乱入的错觉和混乱感,给弄糊涂了。

“你打算在自家,开一个穿越版的源平之战么……”

“当然不是,这只是我们那位前辈的恶意趣味而已……”

她这才开口解释道。

这个缘故,却要上溯到乾元年,还叫日本的倭国一桩公案,当时的太政大臣,藤原四家之首的藤原押胜美麻吕,不满在位的孝谦女王,宠幸来自东土的僧人道镜和玄舫,而悍然发动平成京之变。

藤原氏乃是第一权臣,党羽密布内外,很快逼得孝谦王退位给新王,而自立为摄政,可惜好景不长,因为得到大法主鉴真带来的东土僧团外援,孝谦女王在很短的时间内,重聚支持者反攻平成京,大败藤原一党而举族尽诛之。

其中藤原押胜美麻吕的次子,带着部分亲族从属逃亡出海,侥幸漂流到梁公的两大领地之一夷州,恩准收留重新繁衍生息,然后又赐分两家,一为平氏,一为源氏,成为如今岛内,这两大姓的祖源。

时隔多年后,倭国再次内乱南北分立,南朝请中土派兵扶持,遂以夷州藩就近助战,这两只藤原后裔,也因此重归扶桑开枝散叶,分据一方,那却是另一个故事。

话说回来……自从梁公派人开拓虾夷大岛,及扶桑的矿产以来,曾经孤立于海东的倭国,就变成中土某种形式上的半殖民地。

不但倭国公卿贵族,世代要前往中土游学,乃至入仕的传统,连普通倭国百姓,也大量出现在海外新拓之土上。

主要是因为唐人的外翻诸侯们,发现这些倭人,可谓是吃苦耐劳,需求极少,坚韧凶残,是充当对外扩张的上好炮灰和苦力。

因此开始大量引入倭人,充事各种危险困难的底层贱业,或是在人手不足的早期,充当一些工头、监工之类的基层小头目。

至今海外诸藩之中,犹有大量倭人的后裔,就算是我本家的罗藩领内也不例外,主要是作为归化的二等人,来监管和驱使代表三、四等人的土户和藩奴。

相比那些掳来的其他民族土户有所不同,历史上这些倭人几乎是高高兴兴,成群结队的离开家乡,到命运莫测的海外去,相比他们贫瘠困顿的本土生活,去海外反而成为改变这些,刚从奴隶氏族社会转变过来的底层人民命运的机会。

虽然在这期间,有很多倭人因此埋骨他乡,但是也有为数众多的倭人,在海外的新天地立足下来,经过数代之后,变成国人,乃至家臣之属,然后他们的故事,又激励这更多,想改变命运的倭人,积极的出奔海外。

而夷州无疑就成为这些倭人,前往海外拓殖之前,重要的中转和调教训练之地。如今依旧有大量倭人或是倭人的后裔,在那里讨生活。

因此,作为当地屈指可数的著名藩家,宇文氏的领下,不可避免的也有一些倭人血统的臣属,伴随在谜样生物的成长过程中。

这位源义经,不过只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