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营训(第2/2页)

因此一到短暂的休息时间,他们几乎是成片的趴倒,蹲坐在地上,累的像是被太阳暴晒过狗一样,然后还要在踢打叫骂下,重新爬起来,相互照顾,喂水方便和松活身体。

然后晚上还要花费每月至少几十缗钱的灯油和教材,教他们粗通认字,简单的常用字和算数而已,却是为了未来使用火器部队的预热,以及更好的学习口令和操条。

按照我的要求,他们并不仅仅是仅会服从命令的士兵,也要在其中选拔出,有足够学习能力和临场反应的军官种子,最低的要求,也是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成为一只新编队的骨干。

基本上韩良臣负责的是训练总纲和各种队列变阵,风卷旗负责的是军令操条和团组协作,伯符则负责监督指导他们习惯各种空手搏斗和长短武器的使用。

然后再加上风卷旗的部下,和陈夫人借给我我的那些骑从护卫,正好一人能够带上五到十人的小组。

现在的内容,主要是训练他们依靠身体本能以对应各种状况,避让伤害和协同掩护攻击的战术。

军队和流寇的最大差别,就是组织和纪律的服从性上,然后才是装备等其他因素。

不过只要习惯了基本的操条和规令,教官大部分的职能和作用,就可以解脱和向下移交出来,然后变成一种老手带新进的惯例和传统。

一只军队的基本雏形和底蕴,也就这么行成了,当然,这只是对将来美好的景愿和期待,眼下是没法一口气吃成个大胖子的。

我并没有直接到他们中间去,来个训话,显现存在感什么的,而是绕过前门,到满是油烟味的伙房里,特地去查看了下他们的日常伙食,种类比较简单,但是基本油水和口味足够重。

大锅烹制的,用菜场搜罗的边脚料,比如虾头、尤须和菜帮子,或是鱼内脏和姜蒜一起煮的鲜汤,不是很新鲜,但是味道加的够浓。

主食吃的不是广南常见的两季或是三季早稻糙米,而是专找北人出身的厨子用麦粉烤制的,几乎敞开供应的发面饼子。

豆包、豆饼、腐竹、豆干等大量相对廉价的豆类制品,来替代肉食消耗的需要,但是每旬偶尔还是要给他们杀口猪,宰上十几只鸡鸭,或是渔民留在舱底最后卖不掉的,便宜杂鱼小虾蟹,买半船来,作为生活的改善。

此外还有一些快过期的便宜罐头,作为日常训练表现的额外奖赏。

这样下来,光是伙食一天要花掉好几十缗,不过长久下来对提高体能和耐力,以及神经反射的好处很明显。

与街上那些过度透支身体,而显得精廋的苦力脚夫之类大不相同,举手投足自有一种虎虎生风的味道,就算夜里也有一定的视力。

我早在船上的时候就想好了,这次清远兵变也是一次契机,通过陈夫人那头的运作,给这批人追加一个公开活动的身份,比如利用这次备敌备乱的需要,给他们冠以西婆罗洲新义郡罗藩团练的名义。

虽然按照惯例,所谓的团练,特别是远州外藩的团练,只是南朝庞大军事序列中,最底层的末流存在。

而且除了在藩奏进院备案一份责任联保名单外,其他的兵械钱粮丁员一应所需,都是以所在地自筹自备,但是却可以名正言顺的持械,承担在我身边的各种保卫任务,而且理论上数目没有具体的限制,只要你自收自支养得起。

如果实在不成,就只有退而求其次,从婆罗洲会馆注册一个本家背景的小义从社,然后再以聘请为名,指派到本家产业去,不过受到的限制就比较多了。

比如只能持有短兵,常驻地点不得在城内,定期要到坊官那里去报备什么的。

想到这里,我又来到了下城外的郊区,正巧遇上宇文萝萝一行。

“哪有那么快啊……”

谜样生物像是被踩了尾巴得猫一般,差点跳了起来。

“你这家伙把摊子丢给老娘才多久啊……”

“这才招到几个人啊……”

“况且我们要的是有技艺傍身的人,不知道这有多难挑选么……”

“虽然天天排成长龙,更多是来混口吃食的……”

“要找足够年青强壮,还有没有家室拖累的,就更难了……”

“老实本分又不是写在脸上,一不小心,就让泼皮无赖混进来了怎么办……”

“还要有文化优先的,你这是把流民团,当成后世死大学僧扎堆的人才市场了么?”

“就算被我们圈起来,还有连夜爬墙跑掉的……”

我本想询问下进度,没想到她噼里啪啦的对我发了一大堆牢骚。

“嗯嗯,实在辛苦了……”

看到这幅气鼓鼓的可爱样子,我又忍不住去摸她脑袋,却被拍开。

“说到底,我还要更多的投入和帮手……”

她瞪着我道。

“陈夫人借你的人手,在分我一些……”

“要多少……”

“起码得有二三十号,才能压住更大的场子……”

“不行,他们还有突击训练任务……最多十个,酬劳另算……”

“不够,至少二十个……疑似地方上豪强和帮会背景,已经有人来窥探过了。”

她据理力争道。

“我需要他们的身份,来威慑那些心怀不轨之辈和潜在的捣乱分子,分做好几个点,少了根本不管用……”

“那就十五个,我从训练营再调一队人给你……”

我断然道。

“都是胆大敢见血的,充场面和维持秩序应该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