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给你一块(七月十五)(第2/4页)

被刷新了世界观王氏感叹:“幸而有老太爷纵着!”

红枣轻笑:“老太爷也盼着你女婿高中呢!不然这么大一个家业,子孙若不得官,可守不住!”

“娘,”红枣劝说道:“咱家以后就指望弟弟撑门户呢。咱家原就人口少,没啥助力,弟弟唯有考中了功名,将来才能在族里立足,有安生日子过!”

“辛苦十年,然后换几十年的太平,娘,这笔账划算的!”

“对!红枣你说的对!”红枣一番话说得王氏频频点头。

王氏永远记得被分家时和男人在林地抱头痛哭时的悲愤和无助,也忘不了分家后公婆屡次三番地对桂庄的窥探。

过去九年公婆肯消停主要是因为红枣不仅高嫁而且够本事能当家的缘故,王氏想:不然即便有了儿子,也难保无虞——她婆从不是个省油的灯。

现今男人有了功名,村里的事都要托赖他出面,她公婆明显就更收敛了——这两天请客她婆都是干吃饭不说话,即便别人偶尔问起也都是满口的好话,可以说要多贤惠有多贤惠,简直跟换了个人似的。

男人说这就叫“腹中有诗文,不怒而自威”。

所以她儿子也必得好好念书考个功名才行!如此方能护得住家里的田宅店铺不遭人抢夺算计。

心念转过,王氏早起对儿子哭闹的那点子心疼立刻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则是要如何襄帮男人敦促儿子用功……

中午请亲朋,晚上则是谢知道和老太爷父子俩吃饭说话。

乘着饭后喝茶的机会,谢知遇乘机提道:“爹,您看我娘都过世二十多年了,至今这灵柩还埋在尼庵后山无主的坟地里。”

“这也是儿子无能,至今都没得功名的缘故。不过这回子蓉、子芹以及子荃、子苙还算争气,都中了秀才,允甘和允斤也中了童生——爹,您看在您这些子孙还算出息的情面上是不是挑个日子把我娘迁进祖坟?”

“一转眼都二十多年过去了!”端着茶碗老太爷不觉感慨:“知遇,难为你还记得你娘迁坟这件事。”

“爹,”谢知遇跪下道:“百善孝为先。娘游魂飘落在外,儿子心里不安日日都不敢忘。”

“知遇,”老太爷道:“你的孝心我知道了,但这件事不行!”

“为什么?”谢知遇讶然:“子安拟的家规里都说可以。”

谢老爷点头:“是,别人都可以,似你十三叔的娘,还有子蓉、子芹、子荃、子苙他们的娘都行,但独你娘不行。”

谢知遇呆住了,半晌方哭告道:“爹,即便娘早年在祖母灵前失仪,但生前就已得了教训,吃了大苦,生了病都还被关锁尼庙十几年,身后更是不得入祖祠受祭祀……”

看着胡子眉毛灰白的儿子涕泪交加,老太爷心里也不好受,但犹自强硬道:“知遇,你娘不能入祖坟的缘因并不是你想的灵前失仪。”

“你娘这一生罪孽深重,现葬的尼庵,日日颂经,正可消去你娘的恶业,是最适合葬她的地方。”

“你若真有孝心,往后便替你娘多做功德,超度她早日出地狱重投人胎吧!”

闻言谢知遇眼泪挂在胡子上彻底怔住——他娘先到底做了啥,以致几十年过去他爹都不能同意他娘入主坟?

还说要消罪孽。

元维被点中江州乡试主考的同时,谢子安也被点中了陕西乡试主考。云氏带着谢奕归乡。

七月十二,云氏一行到了谢家村,谢尚去码头亲迎。

听人回说车队已进了城,红枣方去二门候迎,结果没想大老爷谢知道已经同着大太太吕氏以及谢子平等人候着了。

没想到来了这许多人的红枣……

作为公公谢知道来二门当然不是为了迎接儿媳妇云氏,他迎的是他的乖孙谢奕。

但谢知道辈分摆在这儿,他往二门这么一站,似大太太吕氏以及谢子平等儿孙就不能不来,于是刚坐车进家的云氏便为这二门外的阵势给唬了一跳。

云氏可不敢担被公公亲迎的名——这话好说不好听的。

云氏嘱咐了谢奕几句,然后便让他先下车。

谢奕同谢尚先来拜见谢知道,谢知道一见自己的心肝到了,便就拉在手里笑道:“奕儿回来了,还记得爷爷吗?”

谢奕今年都八岁了,且还特会卖乖,立软糯回道:“奕儿每天都想爷爷。”

谢知道听得心都化了,笑道:“那咱们先去给老太爷请安!”

有了乖孙,谢知道拍拍屁股自顾走了,吕氏却不好就走——来都来了,还能放着现成的人情不做嘎嘣扔下云氏跟着走?

吕氏不走,葛氏等人便也不好走,只能含恨留在原地做出欢喜迎接的样子——云氏作为大嫂子,万事掐尖要强不说,后生的一个谢奕更是比先前的谢尚更受公公的宠。

她们巴不得云氏永远待在京师别回来。

晚一辈的姜氏等人对于云氏家来倒是颇为欢迎。

姜氏等人的嫁妆说起来也有三五千两,但因其中田地宅铺有限,每年生息就只两三百两。

每回云氏家来都会与她们见面礼,即便只两匹绸缎或者两根簪子,那也是二十两银子,可填充她们的私房。

不是她们爱小,而是有了儿女,不免就想着多攒一点。

看男人们都进去了,云氏方才下车。

进门先给吕氏见了礼,然后便就该葛氏等妯娌上前给云氏见礼,接着才轮到红枣行礼。

云氏亲扶起红枣笑道:“好孩子,快起来,这些日子可真是辛苦你了!”

云氏说的是真心话——过去两三个月,儿子去府城赶考,她这一房的家务就全压在红枣一个人身上。

打点儿子考试行装、日常孝敬老太爷、大老爷、操持端午节十三房人的分例节礼、办流水席、修整明霞院房屋,这一桩桩一件件都亏她办得下来。

如此她方能踏实待在京师。

尚儿媳妇简直就是她的左膀右臂——她这个儿媳妇实在是娶着了。

“媳妇在家有啥辛苦,”红枣谦虚笑道:“倒是娘旅途奔波才叫辛苦!”

云氏看红枣不居功自是愈加高兴,放手前拍拍红枣的肩道:“听说这回你爹也中了秀才,似这么大的喜事,我和你爹在京城也不能过去叨杯喜酒实在遗憾。”

红枣道:“娘,您和爹每回都对我娘家这样客气,这回又送了这样的大礼,我爹娘让我跟您和爹道生受,可千万不敢再这样了!”

闻言葛氏、姜氏等人的脸色不约而同都露出艳羡。虽然没有亲见,但都听男人说过这回谢子安贺亲家李满囤中秀才的贺礼是整块翡翠雕的翠竹笔筒,市面近值两百两——是当年贺他们中秀才贺礼的三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