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自干五毛(十四岁九月底)(第3/3页)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谢子安想:但凡多收一石粮食,荒年就能多活一人。他的阴德便就能多加一分。

先他进奉的马掌现虽已被朝廷在全国使用,但他至今没得封赏,必还是因为福德不够,时机未到。他得再接再厉,多造福德,如此假以时日,才能高官得做,骏马得骑,封妻荫子,出将入相——这是上天给他谢家的机遇,他可不能辜负!

红枣身在内宅可不知她公公自干五毛为朝廷推广水窖的事——即便在谢馥儿的婚宴上听人说起水窖,也只以为是是雉水城城小,啥事都传播得快的缘故。

重阳节后,谢尚进小黑屋做他爹临行前给出的乡试卷子,红枣则在看完碧苔送来的《女工·纺织》一篇文后笑道:“不错,碧苔,有了你这篇文我这一本《雉水谢氏中馈录》《衣》卷方才算完整。可以交陆虎刻印去了!”

红枣可不会纺纱、织布、捻羊毛线,且也不打算学,而丫头里也只有碧苔会,所以《衣》里这部分的章节红枣就直接放手给碧苔来写。

同样似裁剪、缝制、刺绣、皮毛等篇章红枣也分给了锦书、芙蓉等陪房女人来写——红枣现虽说也会做刺绣针线,但不精,所以红枣便决定人尽其才,她只挂个总编的名就好!

对此谢尚原有些意见,但红枣道:“大爷,术业有专攻,我确是不及丫头们善针线,而且就是现在全力学,想有所得,能成书也得等十几二十年后。”

“大爷,人生苦短,只争朝夕。咱们又何必放着现成的人才不用,非得自己亲书,而且还不定书不书得出来?”

“比如当年孔圣编《诗经》也都是收朝野诗风,并无一首亲作——大爷,你就当我这一本《衣卷》也是本《诗经》好了!”

谢尚说不过红枣,便拿乔道:“丫头们写文,我可不署名作序!”

结果没想红枣笑道:“不劳大爷,这书既然是我主编,这序就我来写好了!”

谢尚为此很生了两天的气,红枣没法,只得做了董塘给他,才算哄好。

丫头们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还有文字被刻印成书的一天,所以对分到手的篇章无不是斟字酌句,呕心沥血——就是那才学针线的小丫头也会找了锦书告诉自己的心得小窍门,期待能加进书里去。

因丫头们精针线的不少,锦书得集体的力量,文章就写得特别顺利,而碧苔则只能全靠自己。

偏她近几年都没有纺纱织布,为写这篇文,碧苔除了自己重拾纺纱织布外还求教了她娘她嫂子等许多人,以至今日方才成事。

虽然谢尚说了不作序,但红枣还是等谢尚出了小黑屋,然后又养好身子后方才把自己写的序拿给谢尚道:“大爷,我头回给书作序,还得你替我看看可有错漏?”

谢尚见状哼了一声,却没有拒绝。

鸡蛋里挑骨头地给红枣的序改了两处行文,然后又给加了五个典,谢尚过足了人师瘾后方才点头道:“如此,倒也罢了!”

红枣依言改了序后拿给陆虎刻印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