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谢大奶奶的礼物(第2/3页)

于是红枣从此就叫红枣了。

半年后三房的郭氏也生了个女儿,这次于氏倒是给起名叫金凤了。

几年来李满囤一想到两个弟弟家的女儿叫着金贵玉重的名字就生气,故他把玉耳坠放进匣子后便就拿了那副抽拉镯给红枣戴上。

一边戴,李满囤还一边不忿:你们名字叫得贵重又咋样?你们有足金手镯戴吗?他闺女就是叫红枣,福分也比你们叫玉凤金凤的大!

红枣抬头看看她爹的脸色,眼睛便盯在了自己手腕上的金镯上。

前世的红枣原就是个黄金控。没办法,红枣生为工薪,穷啊。她只买的起一点有价的黄金,而买不起无价的玉石,做不起玉石控。

心有余而力不足,红枣也是很无奈的。

今儿倒是得了个玉坠子,但可惜坠子个头太小,一看就是零料所制不值钱,且红枣先现还没打耳洞,想戴也戴不了。

故而,对于平白得两个金镯子戴,红枣自是很开心的——当然,她爹脸上不带冷笑就更好了。

将金闪闪的两个金镯捏戴到自家闺女肉肉的小手腕上,李满囤心里的气方平。

打开第二个匣子。这个匣子里是一个雕着如意云纹的金项圈,底下还挂了个同样格式花纹的金锁。

拿起项圈,李满囤先翻找到了“足金”印鉴,然后又搁手里掂了掂,估摸着足有二两。

这项圈的分量,李满囤心说:似乎比刚才那副头面还沉。

李满囤将金项圈与红枣戴在脖子上。

红枣今儿穿了件红罩衣。这金灿灿的金项圈金手镯一上身,整个人就跟庙里镀了金的菩萨像一样,闪闪发光——做成扁平款式的项圈给人视觉上的冲击不是一般的大。

李满囤和王氏双双看直了眼睛。好半天,王氏方喃喃道:“这金项圈,可真是好看啊!”

李满囤闻言也附和点头道:“可不是。”

他闺女红枣的花容月貌,也只这金项圈能配。

在李满囤眼里他闺女红枣原是顶好看的,比城隍庙前戏台最红的花旦还好看。

人人都说那花旦花容月貌,偏李满囤觉得红枣胜那花旦百倍--他闺女才是真正的花容月貌。

说着话,李满囤把金项圈自红枣脖子上取了下来,搁回匣子。

“这金项圈,好看是好看,”李满囤告诉红枣:“就是太打眼了。”

“红枣小孩子,戴着这个没得叫拐子给拐了去。”

“她家常带两个镯子,平时藏袖子里,倒是不怕。”

把金项圈连同金玉耳坠,李满囤也依旧叫王氏给收了。

王氏把红枣的两个匣子与先前她留的两锭银子收在一个包袱里。不管这两匣子东西,到底能值多少钱,王氏都以为这东西即是人家指明给红枣的,将来就是红枣的陪嫁。

几样东西里红枣最动心的就是那个blingbling的金项圈了。不管前世还是现世,红枣的生肖都是龙,故而她生就一副喜爱一切闪闪发光物品的龙性。

前世的金店虽多,但售卖金项圈的却绝无仅有。故红枣前辈子也没戴过金项圈。

依红枣自己的意愿,她恨不能连睡觉都把金项圈给戴脖子上。她不怕沉,真的。但奈何她爹怕她被人拐了,收走了金项圈。

不过没关系,红枣安慰自己,好歹还有两个金镯子呢。将来,等她长大了,她要挣多多的钱--到时她不止要戴金项圈,她还要戴玉石项圈呢。

以这世的科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红枣想:不拘是和田玉还是翡翠,想必都不似上辈子一样等不及她赚钱就轻易地让人给挖绝了吧!

谢福一回到谢家老宅,便把骡车丢给看门的小厮,自提了竹筐来书房见谢子安。

谢子安一直是个知道自己要啥的人,先前的他或许曾年少轻狂看不上科举,但现今他既发愿读书,自是吃住都在了书房。

看到谢福提着筐进门,谢子安丢下手中的书,问道:“这拎的是啥?”

“李爷的回礼。”

“哦?”谢子安感兴趣的扬起了眉。

“这个油纸包,”拿下筐子最上面的纸包,谢福道:“是李爷打他卧房里拿出来的。”

“当时,他进去了挺长时间。”

“出来后,就给了这个纸包。”

“筐子里,”谢福实在没法在他主家这处处精致的书房里从竹筐里往外提腊肉,便只说道:“有两条腊肉、两条腊鱼、一坛鸭蛋和一袋粉条。”

“李爷说,这些都是他自家做的,是给大爷和大奶奶的一点心意。”

“粉条是什么?”谢子安还是第一次听说“粉条”这个东西。

谢福倒是知道粉条。毕竟谢家也有粮店,县城最大的那家五个门脸的粮店就是。粮店的掌柜这两天就在研究粉条。

“回大爷,”谢福道:“这粉条是李爷的李家粮店前两天刚开始售卖的。”

“小人目前只知道,粉条由红薯粉所制,且切成长条形状,所以叫做粉条。”

耳听说是红薯粉,谢子安一下子就没了兴趣。他的目光自竹筐又转向谢福手里的纸包。谢福见状,赶紧把纸包打开,瞧见里面是一张带字的纸包,便想解开呈给谢子安。

结果不想解开这纸包后,内里却露出两个泥疙瘩来。

这当如何呈给大爷?谢福看着脏兮兮的字纸,当即就有些进退不得,左右为难。

谢子安在一旁却瞧得有趣。他示意谢福把那两个泥疙瘩挪开,他就着谢福的手就看了那张纸。

信不过三行,且字还写得歪歪扭扭。谢子安两眼扫过,便把目光转到了两个泥疙瘩上。

不用谢子安说话,谢福便匆匆出屋,唤人送来了水盆、碗筷刀碟和醋。

拿水洗掉蛋外面的泥,谢福又换水重新净了手,方才敲碎蛋壳,把蛋剥放在白细瓷碟里。

果然是不同于一般蛋的雪白蛋白,这蛋的白是罕见的深琥珀色不说,上面竟还有京城雾松一般美丽的花纹。

灰泥蛋?谢子安想着信里的话,不觉摇头:李满囤这个粗人,竟给如此晶莹剔透的蛋起这么个名字,实在是暴殄天物。

这蛋上既有京城雾松的花纹,实在是该叫松花蛋才是。

不用谢福帮忙,谢子安亲自拿刀,把蛋一切两半——蛋心果似信里所说的一样流出了灰黑色的溏浆。

懒得拿筷子,谢子安直接把刀举到面前,拿舌头舔了舔。

鲜、香、清、滑,果是与咸鸭蛋完全不同的两种风味,但一样让人尝之不忘。

“这李满囤,”谢子安拿刀拄着桌面想:“福分实在不小。”

“随便把个蛋搁灰盆里,就能搞出好东西来。”

“上天,真是太眷顾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