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大考(第2/2页)

一张半新不旧的几案,一张掉光了漆的圆凳,这就是寇准的位置。不知平日里,国子监的学生用了多长时间,现在被摆了出来。整间偏殿中,属于开封本地的四百多名锁厅贡生,分配到的座位都是一水儿的破旧。

在几案一角的贴了一张纸,上面有着寇准的姓名,同时还书有籍贯、年甲。就算是同名同姓,只要籍贯不同、岁数不同,就不会坐错了位置。几案边还有个小桶,里面的清水是为了磨墨而准备的。

这等周密的准备,所表现出来的组织水准。是无数年来历朝历代科考中一步步积累下来的经验。

不过寇准现在并没有多余的心力,去关注考试筹备工作。今科礼部试的考题,已经在国子监大门之前张榜而出。而其抄本,更被考官带到了殿中,高高挂起在众考生的眼前。

寇准扫了一眼经义的题目,果然难度不小。不过他事先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要从五千三百多人中挑选出三百人,如此高的淘汰率,试题的难度必然很高,这样才能拉开名次距离,也让考官易于评判高下。

从小桶中舀起一点清水磨好了墨,寇准张开刚刚发下来的草拟文字所用的纸张,开始向草稿纸上抄写今次的考题。

笔墨纸砚等文房四宝,是可以由考生自己带进来的,但文集、等书籍就不允许带进考场。

进士科的考试长达一天一夜,但是大部分考生很少会快速交卷,基本上都是从凌晨一直考到点灯,这么长的时间,中途当然可以吃饭。几乎每一个考生都是带着篮子,装了笔墨纸砚和干粮进来。但搜检考生的士兵,也并没有掰着炊饼,看看里面藏没藏着小纸条。

当今科考内容是经义文章和策论各占一半。完全是大宋建国初期由赵普和赵匡胤所定,比起原来的南唐、吴越、南汉以诗赋取士要务实合理得多。这样的考试,只要没有泄题,靠夹带是做不了弊的。

寇准运笔如飞,笔迹工整的将题目全部抄写了下来。二十五条经义出得虽然冷门,但对于寇准来说没有太大的问题。而其中那道策论看过之后,也让他放心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