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人治(第2/17页)

这通话够严厉吧,又说给谁听的呢?不是别人,是淮安王李神通。

能当着重臣说出这么一番话来,很明显是动了怒,很不客气,也毫不留情面了。之所以这么做,除了给叔父淮安王李神通敲敲警钟外,还想给在座的另一些人一些警告。意思就是:都小心点儿,别太过分了。太过分的话,任你们是谁,我都不留情面。

淮安王李神通可谓撞在了枪口上。

这天,唐太宗在两仪殿宴请重臣,原本是为了给他们论功行赏,也就是说,是好事,喜事。可在座的重臣里,自诩功高者不在少数,个个都以为自己应该是首功。可结果呢,功名一唱完才发现,首功给了谋士房玄龄和杜如晦。

失望、羡慕、嫉妒充斥着现场。

那天,公布唱名的是陈叔达,在美酒佳肴下,在他中气十足地念出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的名字时,在座的部分人的脸就黑了下来,当功名全部“唱”完后,刚刚还显得其乐融融的场面消失了。不过,虽然有人不服,可那不服还只是放在心里,即便不会掩饰,也已体现在了脸上,可并没表现在语言和举止里。

对唐太宗来说,这个功名很公平,因而才说:“朕分等级对你们的功劳进行赏赐,如有觉得不妥,可以当面说出来!”

这是唐太宗的一句客气话,或者说是场面话,谁料却被尉迟恭、程咬金、李神通等人当了真。

程咬金是粗人,也是急脾气,直肠子,心里不爽就要说出来。在他刚要张嘴时,被虽为粗人却能粗中有细的秦叔宝拉了一下,并给他先使了个眼色,然后摇了摇头,意思让他不要多话。于是,程咬金将到了嘴边的牢骚话又硬生生地吞了回去。不过,想说的话没说出口,心里还是很难受,只用那愤愤不平的眼光,看着房玄龄和杜如晦。

唐太宗那时很自信,自信自己的论功行赏是公平公正的,是不会有人有意见的,也就面带微笑地扫视了一遍众人,准备说“既然大家觉得没有什么不妥,那就开怀畅饮吧”时,有个人却不识趣地开口了,这个人就是自恃功劳最大的尉迟恭。

尉迟恭当时不是用语言,而是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当时,尉迟恭身边坐着的是任城王李道宗(李世民同父异母的弟弟),李道宗发现陈叔达唱完功名后,尉迟恭变了脸色,眉毛一耸一耸的,鼻孔里发出呼哧呼哧的声响,双拳紧握,便知他一定动了怒,出于好心,也就想安慰他一下。

他微笑着,用手轻轻拍了拍尉迟恭,嘴里只是轻轻叫了声“尉迟将军”,尉迟恭便腾地站了起来,二话没说,一拳打在了李道宗的眼睛上。

李道宗莫名其妙地挨了一拳,禁不住“哎哟”声,跌坐在地上。也难怪李道宗会这么“不堪一击”,除了程咬金、秦叔宝,想必任何人都受不了尉迟恭的突然一“击”。

尉迟恭的力道太大。

尉迟恭的这个举动,确实过分了,不看僧面看佛面,虽然论他的功劳和本事,是在李道宗之上,可李道宗好歹是皇帝的弟弟呀,怎么能打呢?而且还是当着皇上及重臣的面去打。谁料更过分的还在后面,尉迟恭不仅没有扶起李道宗,反而冲倒在地上的李道宗冷笑一声说:“任城王,论功劳,你不在我之上,可又怎么敢坐在我之上?”

尉迟恭所谓的“在我之上”,并非是指陈叔达所唱功名的排名在他之前,功劳簿上,李道宗在尉迟恭之下好几位,可此次唐太宗宴请重臣,并没有按功劳多少安排座位,而且想表现一下“兄弟情深”,也便让李道宗坐在了靠近自己的位置(自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一直怕别人说自己冷血,没有骨肉亲情),没想到就被尉迟恭当成了发火借口。

其实,尉迟恭的这一拳以及他冷笑说的那句话,并非针对李道宗,李道宗坐他之上,他并不介意,原本就没按功劳排位嘛。他之所以冲李道宗发火,是他气没处出。他不服气,太不服气了,可这不服气既不能朝皇上发,也不能朝一向和他关系不错的房玄龄和杜如晦发,其实他的怒火就来自于唐太宗将首功给了房玄龄和杜如晦。

没办法,这气是一定要出的,只能让任城王李道宗做替罪羊了。

尉迟恭出手打李道宗,李道宗跌倒在地……这一系列的举动,可谓一气呵成,速度很快,快到让人反应不过来。因而,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一阵惊愕后,他们反应过来,急忙拦的拦尉迟恭,扶的扶李道宗,乱成一团。

这还了得?在堂堂大唐皇帝面前打朕的弟弟,还叫嚣着他不能坐在你之上。尉迟恭,即便你的功劳再高,朕也不能再容你如此放肆,你太张狂了!

唐太宗气得竟然半天说不出话来。不过,那时候的他,已经比以前更擅于隐藏自己的情绪了,因而,他并没有像以前动怒时那样,脸红到脖子根。可他内心的火,已经旺到无法浇灭了。

他竭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静静地坐在那里,眼神冷冰冰的……

(2)

尉迟恭在玄武门之变时的突出表现以及之前数次救还是秦王的唐太宗,让唐太宗将他视为心腹重臣,是最受宠的爱将。然而,慢慢地,尉迟恭自恃功高,自恃身份显赫,自恃皇上对他宠信,言行越来越放肆,甚至到了有时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的地步。

“除了当今皇上,谁奈我何?”尉迟恭喝完酒后,好几次都这么说。

这些话说的多了,也便慢慢传到了唐太宗耳朵里,让他很不舒服,也早想给尉迟恭敲敲警钟,但又怕别人说他过河拆桥,更怕伤了曾经为他登上皇位立下过汗马功劳的臣子,也便一直忍着。可此时,他知道这是个“警告”尉迟恭的好机会。

唐太宗深吸一口气,稍稍平稳一下心情后,在众人将李道宗扶起重新坐下后,他准备开口了。然而,没等他开口,又一个不长眼的出现了,堵住了他要“教训”尉迟恭的话。

此人是谁呢?就是唐太宗的叔父,那位有着常败将军之称,也有着“不死好运将”之称的淮安王李神通。

当然,李神通在这节骨眼上站出来,不是替他的侄子,任城王李道宗说话的,而是也想借此发泄自己的不满,发泄唐太宗将首功给了房玄龄和杜如晦的不满。其实李神通之所以站出来,并非他的不满就强烈到他必须站出来,而是他发现他的侄子——唐太宗似乎对尉迟恭的“过分”没有什么大的反应,最起码没有震怒(李世民震怒时,脸会红到脖子根)。于是,也便想以长辈,开国功臣的身份,在这个重臣云集的地方,显示显示他与皇上的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