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江都事变(第4/5页)

“臣同意秦公的意见,我们一旦杀了小皇帝,那就要永远背负‘谋反’‘弑天子’的罪名了,建立新朝代,需要人心。”刘文静说。

其实,刘文静内心还是倾向于李元吉和裴寂的一了百了的,他也觉得留着小皇帝就是留了个隐患,现在隋恭帝还小,赶他下台很容易,可等他长大了,积蓄了自己的力量,很难说杨氏集团会不重夺皇位。不过,因为讨厌裴寂,为了反对而反对,也便跟李世民站在了一起。

对李渊来说,“弑天子”的罪名,他确实不愿意背,但从现实利益来说,他又认同李元吉和裴寂的观点,那小小的皇帝,结果他的命何其容易,何必要给自己留个后患呢?李渊拿不定主意了,他看着长子李建成。

李建成在这一问题上始终沉默,没有发表自己的观点,这让李渊有些不解。

“大郎,你怎么看?”李渊问。

李建成慢慢说:“四郎说得没错,只有死人让人最放心,只有死人不会反扑,可二郎说得也有道理,对一个只有十三岁的孩子……有些太残忍了!”

李渊不满地瞪了李建成一眼,眉头一皱,他对李建成以“太残忍”作为不杀杨侑的理由很是失望,有“妇人之仁”如何能成事?

“那这事就先放着吧!”李渊不耐烦地挥了挥手。

在这件事上,李建成的观点让李渊失望,李世民的观点则完全出乎了李渊的意料。李建成天性敦厚,有“妇人之仁”不奇怪,虽然李渊不希望李建成有“妇人之仁”,因为这不是未来储君该有的。可在他眼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李世民,怎么倒不主张灭口了呢?

其实,李世民刚刚开始也是抱着灭口,免得再惹祸端的想法的,只是在和妻子长孙氏说起时,长孙氏觉得不妥。

“得天下容易,难就难在治理天下!真正留后患的,不在人,在于失去人心!”

长孙氏的话,让李世民沉默了,

“夫人觉得不该杀掉那个傀儡?”虽然知道了长孙氏的意思,但李世民还是问。

“既然他已经不再是夺取天下的障碍,为什么还要有杀戮呢?这种没有意义的杀戮,必定会遭天下人非议的。何况,不管怎样,他都是天子,是当今的天子!杀掉当今的天子夺取政权,又能让多少人真心臣服?”长孙氏说着话,摸了摸隐隐有些凸起的肚子说,“咱们有孩子了,作为母亲,不希望十三岁的他无辜送命!放他一条生路,好吗?”

长孙氏带着哀求的语气,让李世民为了难。

“虽然夫人说的是,我们不该杀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可保不准有人会拿他当棋子啊!虽然以他现在的力量,不足以成为我们的敌人,可他身后的人呢?等他长大了呢?难道不会对夺取他们杨家天下的李家心怀仇恨吗?何况,一个坐上过皇位的人,又怎肯甘心向我们称臣?”

“得民心者得天下啊!”长孙氏知道李世民的担心,淡淡笑道,“若能得民心,还会怕谁威胁呢?大隋之所以这么快灭亡,并非因为诸侯争霸,而是不得民心啊!如若得了民心,天下百姓个个呼万岁,又有谁能推翻?”

李世民仔细想想,禁不住微微点头,暗自赞叹妻子的眼界。看那起义军风起云涌,像那韭菜,怎么割都割不完。上头的割了,下面的又长出来了。为什么?还不是因为隋炀帝的刚愎自用、不得民心吗?自己和父亲之所以能招募那么多的英雄好汉,不就是因为隋炀帝不得人心,让那些英雄豪杰失望了吗?还有,隋炀帝在江都能被禁卫军要了命,为什么?还不是不得人心?连身边的人都要背叛吗?看来,还是自己的妻子说得对啊,隋朝的灭亡!根本不是因为他们父子谋反,而是因为当政者不得民心啊。

李世民正是因为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才在如何对待小皇帝隋恭帝上,执意不杀,执意让他禅位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得民心者,才能更长久地拥有政权!”之后,李渊每每提起这件事,李世民都据理力争。

最后,李建成也站在了李世民这一边,认为还是让小皇帝主动禅位的好。既然两个儿子都这么说,李渊也就同意了。他也想得民心,之所以等到现在才“谋反”,不就是在等待机会,等待一个隋炀帝杨广彻底失去民心,自己得到民心的机会吗?如若放掉小皇帝一条生命,就能获得一个得到民心的机会,自己为何不做?

得民心,大行仁政、德政是之后李世民治国的思想基础,也是“贞观之治”的远因,而这思想基础,就是从对待隋恭帝杨侑上开始的。

(5)

识时务者为俊杰!

小皇帝隋恭帝,从当上皇帝那刻起,便在计算着自己下台的日期。虽然只不过十三岁,但他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处境。在得知自己的爷爷,太上皇被禁卫军勒死,自己的弟弟赵王被砍了头之后,隋恭帝杨侑很长时间都没有睡个安稳觉。他庆幸自己不被爷爷喜欢,没被带到江都去,更庆幸李渊父子没有像禁卫军杀死弟弟和爷爷一样,砍了自己的头,还让他当了皇帝,虽然这皇帝做得很窝囊。

隋恭帝更加小心谨慎了,他不想死,他想活命,只要能让他活着,管他当不当皇帝。刚刚坐上皇位时,那份满足和高高在上,很快就被爷爷和弟弟被杀后的惊恐和害怕取代了,他时刻担心自己被杀,时刻想着怎么才能不被杀。

“如果不当皇帝就不会被杀!那朕不做皇帝了,不做了。”好几次,他对身边照顾他的人说。

隋恭帝杨侑就这么在恐慌和害怕中度过了半年,终于,他等来了裴寂和他的密谈。没有犹豫,丝毫犹豫都没有,他迫不及待地答应了。

“别杀我!让我做什么都行!”他可怜巴巴地说。没有自称“朕”,那刻的他,就是个孩子,一个渴望无忧无虑生活的孩子。

在裴寂的授意之下,杨侑颁布了诏书,宣布自己为了天下黎民百姓,愿意退位,愿意把皇位让给唐王李渊。

虽然这一切都是李渊父子和他的亲信策划的,可李渊还是要假意推辞一番。

李渊竟然不要皇位!杨侑由于不知李渊是假意推辞,越发害怕了。皇位、玉玺,在那刻对他来说,就是一块烫手的山芋,多留一天在手,自己就多了一份危险。

“求求你了!接下吧!求求你了!”他惊恐地想。在裴寂的又一次秘密授意下,他继续让位,李渊继续“辞让”……终于,在经过三次“辞让”后,李渊“万般无奈”地接下了玉玺,坐上了皇位,改号武德元年。

李渊的激动和兴奋不言而喻,而那杨侑也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心想,这下该安全了吧!他哪里知道,他的危险根本就没有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