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宰相的快意恩仇(第2/2页)

不,这是不可能的。

唯一推卸责任的办法,就是找个人来背这口黑锅。

但是,人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杨炎情急之下抓来消灾避祸的这块挡箭牌,居然是当今圣上李适!

建中二年(公元781年)二月,为了转移舆论的矛头,杨炎派遣了一批心腹前往各地,向诸镇的头头脑脑们解释说:“刘晏之所以获罪被诛,完全是因为他当年依附奸臣、谋立独孤氏为后的结果,皇上对他深恶痛绝,才会把他除掉,实在没有别的原因。”毫无疑问,杨炎在这里犯了一个低级错误,一个绝对不可饶恕的错误!

普天之下,他找谁来背这口黑锅都没问题,可他偏偏脑子进水,把皇帝拉出来挡枪子儿,这不是在找死吗?

马上就有人向德宗密奏,说:“炎遣五使往诸镇者,恐天下以杀刘晏之罪归己,推过于上耳。”(《旧唐书·杨炎传》)杨炎之所以派遣五路使者前往诸镇,就是担心天下人把杀刘晏的罪名归到他头上,所以才把罪过全推给了皇上。

这下麻烦大了。

德宗刚开始还不太相信,赶紧派宦官到淄青找李正己求证,结果很遗憾——反馈回来的消息和密奏内容一模一样。

德宗李适勃然大怒。

自古以来,只有皇帝抓人来当替罪羊,哪有臣子抓皇帝来当挡箭牌的?这该死的杨炎真是活腻了!

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从这一刻开始,德宗就已经下定了除掉杨炎的决心。只是由于这一年春,河北诸镇因继承人问题屡屡跟朝廷叫板,德宗分身乏术,才不得不暂时搁置了这件事。

虽然暂时还留着杨炎,但必须马上找一个人来制约他的权力。

德宗随后找到的这个人,就是中唐时期赫赫有名的奸相——卢杞。

建中二年二月六日,德宗改任杨炎为中书侍郎,同时任命卢杞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从此,德宗日渐倚重卢杞,基本上把杨炎给冷冻了。

此时的德宗当然不会知道,重用卢杞将成为他帝王生涯中最大的一道分水岭。

——在过去的两年中,德宗李适凭借自己盛年即位的一腔热情赢得了一个漂亮的开局,但是自从卢杞上台以后,那些令人鼓舞、令人欣慰的大好局面就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将是一连串令他刻骨铭心的痛苦和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