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赌徒与名士

桓玄篡晋,建立桓楚政权,一改百年门阀与司马皇族共天下的格局。草泽英雄闻风而动,江东豪杰齐聚京口,密谋推翻楚国,恢复东晋皇朝。性格决定命运。一百个人可以推翻一个王朝吗?赌徒刘裕认为可以,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场豪赌开始了。

刘裕出身低微,本是京口的无赖赌徒;桓玄世代高门,是东晋门阀士族中的名士。北府兵善战,荆楚人骁勇,一方区区千人,一方拥有江南大众。战争的结果让人惊叹不已。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刘裕从京口杀到建康,从建康杀到荆州,歼灭楚国十万大军,斩桓玄首级,拥晋帝复位,以惊人的速度创造了令人咋舌的奇迹。

壹 桓玄入建康

桓玄大军进入建康,斩司马元显、司马尚之、张法顺等人,将司马道子废黜。白痴皇帝下诏,以桓玄统领文武百官,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假黄钺。桓玄摇身一变,成了曹操。

桓家子弟、亲信出镇地方,桓伟为荆州刺史,桓修为徐、兖二州刺史,桓石生为江州刺史,桓谦为尚书左仆射,卞范之为丹阳尹,东晋的天下已成为桓氏家族的天下。

桓玄主政,东晋重新回到高门士族与皇权共天下的局面,得到高门士族支持。名士羊孚大赞桓玄说:“近来世事纷扰,我内心郁闷。明公启晨光于积晦,澄百流以一源。”

国家太平也使饱受战火蹂躏的百姓感到欣慰,同样支持桓玄,晋书称桓玄“黜奸佞,擢隽贤,京师欣然”。

普天同庆的美好局面却让桓玄的野心弄得云雾迷茫、前景不明。桓玄不满足像父亲那样做九州伯,他要完成桓温不敢完成的事业,改朝换代,登上帝王宝座。为实现这一不可告人之目的,掌握北府兵权的刘牢之成为心头大患。桓玄任命刘牢之为会稽内史,离开北府,削去兵权。

刘牢之知道大祸临头。刘敬宣主张立即出兵袭杀桓玄。刘牢之犹豫不定,私下问刘裕说:“我们去广陵,联合高雅之,举兵匡扶社稷,你能和我一起去吗?”刘裕回答非常坦率,气愤无奈:“将军以劲卒数万,望风降服。桓玄新近得志,威震天下,朝野人情皆已归附,广陵您到得了吗?我刘裕只有脱去军装,回京口老家了。”

刘裕判断非常准确,当刘牢之聚集北府将领们商议讨伐桓玄之策时,根本没有人拥护。参军刘袭说话更加刻薄:“最不能做的事情就是造反,将军往年反王兖州(指王恭),近日反司马郎君(指元显),今复反桓公,一人三反,何以自立!”

将领们一哄而散。刘牢之见人心已散,派儿子去京口接家眷。刘敬宣有事耽搁了,超过约定的时间没回来。刘牢之以为谋反事情暴露,赶紧率部曲过江。路上思来想去,懊恼不已,找了根绳子吊死了事。可怜淝水大战杀得苻坚魂飞胆丧的一代虎将就这样窝窝囊囊地死去。

刘裕是个机深虑远的人,会本本分分去做农民吗?好朋友何无忌问他说:“我该怎么办?”刘裕斩钉截铁回答:“我看刘将军难逃一死,你可随我回京口。桓玄若守臣节,我们仍然为他做事,如其不然,你我共图之。”刘裕一眼看穿桓玄的篡逆之心,也看透桓玄必定任用自己,同时,他很清楚,只要桓玄阴谋暴露,就有机会。

刘裕有见识,弃官回老家。桓玄对余留的北府将领痛下杀手,高素、刘袭等北府旧将均被杀害,北府军宣告解散。

桓玄加强东南沿海地区防务,孙恩义军困守海岛,人多地少,导致瘟疫流行,加上得不到给养,病死许多人。孙恩只得率领剩余将士冒险登陆,被晋军击败,起义军死亡殆尽。

孙恩心灰意冷,万念俱灭,蹈海而死,做了水仙。其妓妾和身边上百名义军将士追随孙恩,相继投海。孙恩虽然死了,孙恩大起义没有结束,另一位义军领袖卢循接过旗帜,继续坚持战斗。

双方都换人了,桓玄和卢循以平和心态结束对抗。桓玄安抚义军,任命卢循为永嘉太守。义军需要休整,卢循顺水推舟同意。三吴地区表面上趋于平静。

持续三年的战乱,江东土地荒芜,引发大饥荒,户口减少整整一半,临海、永嘉两地几乎成为无人区。衣着绫罗绸缎,怀抱金玉翡翠的富贵人家,关起门来相互之间眼睁睁看着饿死。

钱是万能的吗?至少现在不是。没有粮食,钱再多也是垃圾。

国家到了这种田地,桓玄却做着皇帝大梦,急不可待地逼迫晋安帝禅让帝位。国家不是皇帝说了算,而是桓玄说了算。楚国建立,中国皇帝之中多了一个大名士。

名士大多喜欢古玩字画、美竹佳果,桓玄还喜欢奇珍异宝、佳园美宅。做了皇帝,收集财富变得容易许多。桓玄巧取豪夺,变着法地收藏。人们忽然发现,大名士做皇帝甚至不如白痴,因为他喜欢的东西实在太多。

桓玄生性好炫耀才华,不谦恭,好行小惠,不守信用。例如有名官员将诏书中“春蒐”误抄为“春菟”,经办人员全被降级或免职。一件小事,大可不必如此,不过是出于炫耀自己权力和才华的目的。桓玄亲自审讯囚犯时,不管罪行轻重,多予释放。拦御驾喊冤者,通常也可以得到救济。但到了真正需要改革国家弊政时,桓玄又畏难不前,大失民心。

人们深感失望,高门士族也不满意桓氏一家独大,破坏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但他们已经无力反抗。庶族地主和荆州军之外的各支军队中的中下级军官们却看到了出人头地的机会,他们共同把希望寄托到刘裕身上。

刘裕弃官回家务农,没过多久就被桓玄起用,官职照旧。原因很简单,狡兔未死,走狗少不得。

孙恩大天师的接班人卢循不断派兵攻掠邻近的富裕地区。刘裕率军打败卢循,取得东阳、永嘉大捷,逼迫卢循实行战略转移,南下番禺(今广州市)新建根据地。

败孙恩,破卢循,胜利对刘裕来说手到擒来。刘裕声威大震,桓玄格外看重,也甚是忌惮。他篡位前夕,派兄弟桓谦悄悄试探刘裕态度:“楚王勋德隆重,四海归心。朝廷大多数人的意思,都认为应该举行禅让大典,拥立楚王做皇帝,你认为怎么样?”

问这话的时候,刘裕已经在图谋桓玄。他率军队打败卢循之后,战友何无忌劝他在山阴起兵。刘裕问计于山阴令孔靖,孔靖说:“山阴离京都道远,举事难成,况且桓玄没有篡夺帝位,我看不如等到篡位之后,在京口起兵。”刘裕同意了。

现在一听这话,真是大好机会。人一生机遇难得,上天无论对谁都公平,关键你要能抓住。以刘裕的心机怎么可能让机会白白溜掉,当即表态,怂恿桓玄称帝:“楚王,宣武之子,勋德盖世。晋室微弱,民望久移,乘运禅代,有何不可!”桓谦听后大喜过望,拉住刘裕的手说:“你说可以,那就是真的可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