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绝代双雄斗北方(第5/9页)

以高欢的聪明,岂能看不出司马子如的用心,怎么会不知道这是一出戏。这是最佳解决方式。为谋取更大的利益,人有时会睁着眼睛说瞎话。娄昭君和高澄自然心如明镜,娄昭君用叩头方式忏悔儿子的过失,高澄则必须用他的方式重新赢回父亲的心。或许出于自身的聪明,或许高人指点,高澄察觉到高欢的心事。

邺城打虎

东魏王朝最大的矛盾是鲜卑化军事贵族与汉化豪强的矛盾。鲜卑化与汉化贯穿整个北朝历史,双方不断斗争,北魏孝文帝汉化取得压倒性的胜利,河阴事变后鲜卑化风潮卷土重来。东魏王朝是双方互相妥协的产物,这一时期双方围绕反腐展开斗争。

东魏延续北魏制度,不给官员发工资。北魏只有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三朝发工资,到孝庄帝便取消。不发工资是鲜卑人的传统,因为一旦拿了薪水,鲜卑贵族们无法享受原始部落分配制度的一些特权,成了国家打工仔。孝文帝搞均田制,土地落实到户,良田沃土大多掌握在汉化贵族们手里,一代代传下来。跟随高欢打仗创业的六镇鲜卑人从塞外边城来到中原,双手空空,没有土地财产,他们做官后一味搜刮,贪污受贿。

以孙腾、尉景为首的鲜卑勋贵“聚敛无厌,淫虐不已”。高欢见姐夫尉景贪得实在不像话,警告他不准再贪,谁知尉景竟然回答道:“与尔计,生活孰多,我止人上取,尔割天子调。”和你比,谁过得好,我不过从老百姓身上弄俩钱,你弄到皇帝头上了。高欢笑而不答。鲜卑勋贵如是看待贪污,应该的,江山我们一起打下,有你就有我。上行下效,国家一片腐败。鲜卑勋贵的所作所为势必侵犯到汉化豪强的既得利益,土地财产没有法律保护,说不定哪一天让鲜卑贵族们搞去了。在汉人豪强支持下,有识之士提议严法肃贪,以法治国。

晋阳霸府的存在和对西魏战争需要依靠鲜卑武士,高欢采取“和稀泥”的态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对请求肃贪的大臣杜弼说过,现在天下三分,我如果出手太重,鲜卑武人投宇文泰,汉人文士投萧衍,“人物流散,何以为国?”他召集鲜卑将士列队,弓上弦、刀出鞘,让杜弼在刀林矛丛中走一趟,心惊肉跳地体会战争的残酷。杜弼浑身流汗,颤抖不已。高欢说道:“将士们百死一生,功劳还是大的。”高欢嘴上如此说,心里明白贪腐会动摇国家根基,故而向杜弼许诺:“你等等,我不会忘记这件事的。”

高欢处理贪腐的手法显示出一代奸雄狡诈、圆滑的本色,可官员们的贪虐像大石一样压在心里。高澄看穿父亲的心思,要替父打虎。起初高欢不同意,怕高澄过于年轻会把事情搞砸,后来想了想只有高澄能办这件事,委屈儿子背恶名,但他将来会赢得百姓的民心。

十五岁的高澄从晋阳来到邺城辅政,担任尚书令,总理。邺城的文武官员们轻蔑地看着少年尚书令入邺都主事,没有人相信这位少年会掀起什么风浪,不过贵族纨袴子弟而已,早早练练手,预备接班。谁知高澄到京都之后,为政精明,处事果断,用法严峻,着实让人们吓了一大跳。高欢见儿子做得有模有样,继续放权,让高澄兼任吏部尚书,选任天下官员。高澄一改官员靠资历晋升的老套做法,任人唯才,东魏官场风气为之一振。

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恰恰此时高澄轻率的性格惹出祸来,逼反御史中尉高仲密。高澄调戏高仲密的继弦李氏。李氏出身名门,美艳聪慧,精于理财,与红楼梦中的王熙凤相似。凤姐不读书,李氏读书,且骑射出众,文武双才的巾帼。这样的女人谁不喜欢,但一般凡夫俗子驾驭不了。高澄吃了亏,“闻其美,挑之,不从,衣尽破裂。”高仲密冲冠一怒为红颜,献虎牢关投降西魏国。

表面看高澄风流惹是非,其实这是打虎肃贪带来的恶果。高仲密是高敖曹二哥,高欢河北起兵的汉人勋贵。他担任御史中尉(大法官)期间知法犯法,选用御史多用亲戚老乡。汉化官员指责鲜卑化官员贪腐不守法,鲜卑人便要看看高澄如何处理违法汉人勋贵。

高澄抓住高仲密的过失不放,上表皇帝要高仲密重新选用官员。高仲密认为高澄亲信崔暹在搞鬼。崔暹出身北朝望族博陵崔氏,论门第,博陵崔氏排名渤海高氏之前。六镇大起义,葛荣南下,河北大乱,高家兄弟拉起一支队伍。落难书生崔暹带着妹妹来到高家躲避战乱,为感谢高家,崔暹把妹妹嫁给高家二公子高仲密。高家兄弟发达之后极力推荐崔暹。崔暹有才,深得高欢信任,有意让崔暹辅佐高澄,两人交上朋友。

老子让儿子肃贪,儿子找到一把枪,这把枪就是崔暹。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崔暹着手编修《麟趾格》。《麟趾格》是一部法典,明确向天下宣告东魏将“以法治国”。既然是枪,必须装火药才有威力,高澄有意让崔暹做东魏国的大法官。高仲密有功之臣,不是随随便便可以撤换。恰在此时,高仲密与崔氏离婚改娶李氏。高澄上门调戏,试图激怒高仲密。果然,高仲密认为崔暹为报抛弃妹妹之恨,唆使少年高澄调戏人妻。从此,高仲密不积极工作,身为大法官不作为,引起高欢猜忌。高仲密请求外任北豫州刺史,镇守虎牢关。

邙山大战

公元543年二月,高仲密献关投降西魏。虎牢关是东魏国对抗西魏的军事重镇,得到虎牢关可使东魏失去对河南的控制。宇文泰得信大喜,带领大军赶往洛阳接应高仲密,兵围黄河浮桥南岸桥头堡,东西魏大致和平四年之后战火又燃。

高欢反应异常迅速,十万大军由晋阳南下赶赴河南。为阻止东魏大军渡河,宇文泰从上游放火船顺流而下烧大桥。斛律金用一百多只装载着长锁链的小船,迎着火船用铁锁锁住,钉子钉死,牵拉锁链拖到岸边保住大桥。

宇文泰见火攻计没有得手,主动退兵,放高欢渡过黄河。高欢总结前两次战役的经验教训,不急于发动进攻,安下大营,四下散出侦骑,组织防御阵地。宇文泰沉不住气,计划突袭,西魏军借着夜色登上邙山悄悄向东魏军营进发。

西魏军行动被侦骑探得一清二楚,熟睡的高欢得到探报,“西魏军吃过干粮向东进发,距我军四十里。”高欢眼开朦胧的睡眼,嘿嘿一笑,“渴死这群王八蛋。”偷袭成功的前提在于不让敌人察觉,一旦发现必败无疑。因为偷袭不会带辎重、粮食和食用水,抛掉一切坛坛罐罐轻装上阵,最多带少许干粮。暴露目标则陷入持久战,故而高欢会说渴死敌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