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六镇大起义(第5/5页)

有了情人们的滋润,胡太后再度焕发青春,特别注意仪表服饰,经常化妆做美容。她爱漂亮,元魏皇族不满意。一次游玩中,曾被元叉赶出朝廷,蒙胡太后召回的元顺公然讥讽道:“按照古礼,女人丈夫死后应自称未亡人,头去珠玉,衣不文采。陛下年将不惑,整天搞得和妖精似的,如何母仪天下,垂范后世!”

胡太后羞得面红耳赤,我打扮漂亮点碍你什么事了。好在胡太后不是泼妇,起驾还宫,把元顺召进宫内,私下无人臭骂一顿:“我千里迢迢把你召回朝廷,难道就是让你大庭广众之下羞辱我吗?”元顺面不改色,振振有词:“陛下不畏天下之笑,难道会为臣的一句话感到羞耻吗!”

胡太后默不作声,以后找个机会打发元顺去地方。胡太后的面首难与冯太后的情人相比,面首们报喜不报忧,朝局混乱不堪。河北大起义爆发,风雨飘摇的北魏帝国离末日越走越近。

出逃

北魏帝国进入中原之后,为确保中原地区安全,在各州设置营户,即军府。军事上北魏仍然沿用胡汉分治的政策,胡人打仗,汉人耕种。各地军府鲜卑人做军官,士兵多是草原各民族的俘虏及其后代。主要以高车等胡族为主,汉人也有参军者,然而人数不多,号“吴兵”。六镇军民作为战俘发配到各州军府安置,不是胡太后的突发奇想,而是北魏帝国传统做法。

失去家园的六镇军民一路饥饿困苦,艰难辗转来到河北,发现还是吃不上饭。因为河北地区频遭水旱,当地人早已饥馑数年,人口逃散,哪里有粮食供应多出的二十万张嘴。

六镇兵民人人激愤,怒火填膺。一部分六镇人走到上谷(今天河北怀来)不肯再走。柔玄镇兵杜洛周振臂一呼,六镇降户景从云集。杜洛周继承破六韩拔陵真正的称号,河北北镇戍兵举旗响应。

北魏朝廷慌忙严兵守卫卢龙塞、居庸关至军都关一线。顾头不顾尾,另一支已经走到河北定州的六镇兵民在怀朔镇兵鲜于修礼的率领下起兵,队伍迅速发展到十余万。鲜于修礼被叛徒元洪业所害,正当元洪业准备向朝廷投降之时,部将葛荣杀死元洪业,继续对抗朝廷。

杜洛周击败柔然阿那瑰一万轻骑,挥旗南下定州和瀛洲。起义军即将合兵,高欢出手了。

高欢不是一个轻易出手的人,他总喜欢等待别人犯错误。事物都有两面性,等待也是。等待是一种漫长的痛苦,等待让高欢成大业,同时也曾使他陷入极度被动。

高欢没有深厚的家底,故而不可能像神武尖山父子那样拉起一支军队支持朝廷。妻家娄氏虽然富足,但那毕竟是岳父的家业。高欢没有无耻到像赫连勃勃那样杀死岳父,侵吞妻家产业和人马。

从散尽家财的那一刻起,干一番大业念头深深印在高欢脑中。破六韩拔陵起兵之时,作为怀朔镇军官的高欢既没有参与起义,也没有尽心尽力为朝廷镇压义军,小心谨慎地观察着形势。

六镇军民迁徙河北,高欢认为北魏大势已去,下定决心背叛朝廷。然而他又晚一步,刚走到上谷杜洛周便起义了。起事有先有后,杜洛周当仁不让成为领袖。杜洛周出自柔玄镇,柔玄帮掌握着义军。

高欢策划杀死杜洛周谋取领导地位。他身边有几个怀朔死党,哥们蔡俊、姐夫尉景、连襟段荣等人。人在创业之初多用亲戚,毕竟亲戚走得比较近。高欢联络怀朔镇的军官和豪杰,不料,机事不密,被杜洛周获悉。

高欢等人举家逃跑,南下投奔葛荣。背叛行为激怒杜洛周,派出大批骑兵狂追。高欢狼狈逃窜,急匆匆如漏网之鱼,恨不得肋生双翅,飞到葛荣那儿。可惜,他带着家眷,娄昭君抱着年幼的女儿和儿子高澄坐在牛背上。牛跑得飞快,高澄也就五六岁,小孩子坐不稳、抓不牢,好几次从牛背上掉下来。娄昭君跳下牛背把他扶上去,一而再,再而三。高欢又急又怒,磨磨蹭蹭,追兵来了,一个也跑不了。先是大骂,后来干脆不骂了,抽出一支鸣镝,弯弓要射。

做大事者不顾家。英雄逃难之时弃子抛妻实为平常。刘邦弃儿女于下邑,刘备弃妻儿于长坂。英雄都是自私自利的人。人们可以标榜他们为自己便是为天下苍生,其实为自己就是为自己,实在没有什么可炫耀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也就没有绝对的英雄。

娄昭君知道丈夫的脾气性格,这可真射,大叫姐夫段荣救命。段荣跳下马来,把高澄抱到自己马鞍上,高欢这才作罢。

众人如愿以偿逃到葛荣军中,高欢不满意,他发觉葛荣是个心胸狭隘之人。葛荣复姓贺葛,做过怀朔镇将,属于怀朔帮,但他不能容人。不能容人的人有个好处,不后悔。识人最困难,因为人不断变化。有才干、有威望的人,如果不能保证忠心耿耿,那么宁可不用,被人出卖的滋味不好受。

葛荣不用高欢,高欢和他的团队再次出走。这一回,他们向西,进入山西境内的秀容川,投奔一个叫做尔朱荣的人。

葛荣猜得没错,高欢可以谋杀杜洛周,也可以谋杀葛荣,高欢不可能久居人下。像高欢这种人,你仰视他,他会为你想得周周到到,让你活得舒舒服服。如果你俯视他,他会让你很悲惨。谁也无法不让高欢算计,即使你是威名远扬的大英雄尔朱荣。

北魏国。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