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宇文北周(第4/6页)

阿史那一家子兄弟不断繁殖,先做山顶洞人,慢慢修炼,然后出洞成为一个部落,这个部落归属柔然,居住金山脚下替柔然打铁。金山就是现在的阿尔泰山,山的形状类似兜鍪(头盔),那里的语言称兜鍪为突厥,于是山南山北的人叫这群铁匠为突厥人。不可小瞧铁匠,从小打铁练就一身钢筋铁骨。铁匠们越繁殖越多,逐渐形成大部落。

草原上的传统民族高车诸部为挣脱柔然汗国的统治,不断独立,不断打仗,直打得两败俱伤,突厥人趁机兴起。公元546年,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征服高车,向柔然汗国求婚,希望得到草原大帝国的认可。柔然头兵可汗阿那瑰傲慢地拒绝了,拒不承认任何威胁到柔然汗国统治地位的势力,蔑称突厥人就是柔然人的“锻奴”,打铁的奴隶。这虽然是事实,但是物种间的游戏规则就是弱肉强食,老眼光不行了。十头狼崽变成一千头,一万头,甚至十万头狼群的时候,那就是主人了。

狼也讲究策略。柔然汗国嫁女高欢,与东魏打得火热,阿史那土门转而投靠西魏,向西魏国求婚。两家一拍即合,西魏将长乐公主嫁与土门。有了西魏支持,土门起兵东征,在怀荒镇之北击败柔然大军,阿那瑰自杀。土门自称伊利可汗。我们现在的伊利奶粉借用人家的字号。由此,突厥汗国成为蒙古高原新主人。

史书对于突厥和柔然的怀荒大战记载不详,毕竟是野蛮人之间的战争,与中原王朝没有关系,无论西魏还是北齐均未派兵参战。相信那场战役一定惊天地泣鬼神,那是草原两大民族的生死对决。柔然汗国复兴之主阿那瑰自杀,突厥汗国开国之君也好不到那里去,伊利可汗土门身负重伤,转过年来不治而亡。第一个儿子科罗做可汗不到一年也死掉了,兄弟俟斤继位,号称木杆可汗。北周即与此人联兵伐齐。

如今的北周国今非昔比,大臣们讨论了一下,准备拿出十万军队。孙子兵法怎么说来者,“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北周国的确不差兵,不差钱。

十万雄兵,宇文泰时代想都不敢想,扫地为兵也不过数万人,那时节一边打仗一边忙着收编降兵。自府兵制实施以来,北周国的兵越来越多,随着地盘的扩大兵源更足,反观北齐兵源越来越少,主要来自于塞上的鲜卑人,汉人只有种地的份。

北周国制定出两路进兵取晋阳的军事计划,一路由鄂尔多斯高原出塞,与突厥人会合,从漠北迂回到晋阳的后方,另一路由平阳(今山西临汾)出发,向北攻击前进,两路军队会师于晋阳城下。战略决策者们认为从漠北入并州路途遥远,地形险阻,北齐斛律明月当世名将,非十万军队不可。

至于北路军主将的人选,杨忠当仁不让。宇文泰时代的八大柱国只剩下于谨一人,于谨年已七十,不可能带兵。凭借战功,昔日十二大将军之一的杨忠已升为柱国大将军。杨忠提议,“兵在精不在多,师克在合不在众。”胜利取决于勇敢,取决于团结,不在于人数多少。杨忠夸下海口,一万骑兵足够啦。

一万能破敌,何须十万。周武帝宇文邕和宇文护等人商定,给杨忠一万步骑。另一位柱国,南路军主将达奚武没有杨忠这般豪气,要了三万军队。

杨忠所部进展异常顺利,连拔北齐国二十余座边城,顺路回了一趟武川老家,看了看老房子,感慨了一下人生。绵绵阴山,千里草原,六镇大起义烽烟散尽,离开家乡时十多岁,而今五十六岁。走时两手空空,归来富贵一身,可谓衣锦还乡,只不过武川此时仍是北齐国的领土。只要这一仗成功,人生尽善尽美。

杨忠出奇兵突破北齐军重兵防守的陉岭隘口,也就是常说的雁门关,兵锋直指晋阳。此时十万突厥骑兵三道入塞,与杨忠会师于晋阳城下。

晋阳一丢,北齐国家有大片江山没有用。因为北齐国自高洋以来历代均重视鲜卑人的利益,河北、山东一带的汉人豪族不会替高家卖力气。高湛清楚认识这一点,倍道兼程赶往晋阳督战。

正值隆冬季节,北方大雪,风雪交加,雪雾弥漫天际,接连下了一个多月,南北千余里,群山尽白,雪深数尺。高湛登城北望,数不尽的突厥骑兵覆盖着皑皑白雪。高湛吓坏了,城中兵力不多,如何抵挡十万突厥骑兵。高湛第一个念头赶快溜,坐镇大后方比较安全。

既然来了,溜是不成的,众将苦劝不止,高湛只得硬着头皮上,军事指挥权交给段韶。段韶即高欢临终前说的那个智勇兼备的段孝先。此时北齐国的将领慕容绍宗、高岳等人都死了,仅剩两员大将,段孝先和斛律明月。斛律明月在平阳抵挡达奚武,晋阳之围只能由段韶来解。

高湛害怕,他的敌人更害怕,突厥人退缩了。杨忠为自负埋单,带了一万军队来,分兵守黄河,守粮道,剩下几千人而已。突厥人的表现让杨忠大失所望,木杆可汗对杨忠说:“你们说齐国混乱把我们骗来,而今齐国将士眼中有铁,这仗怎么打。”

北齐军队清一色鲜卑人,骁勇强悍,训练有素。高欢在塞上养兵练兵,就不想让鲜卑军人染上汉人的柔弱习气。北齐军的战斗力不容置疑,甚至强过北周军。但是,敌人强大就不敢打,只会欺负弱者吗?杨忠恨不得暴揍木杆可汗一顿,此人说这话,指定不肯卖力气。

突厥人不想打,周军顿处下风。杨忠深入敌境不能不战,破釜沉舟,亲率七百步兵打前锋,激励将士们要有一种不怕人少的精神,与敌人决一死战。

果然不出杨忠所料,北齐军冲出城来迎战,突厥人立刻溜到山顶观阵。周军前锋离北齐军只有二里地,诸将请求出击。北齐多骑兵,战马跑起来才有力度。段韶断定周军冲击力有限,因为积雪厚重,不利于步兵冲锋。段韶严令以逸待劳,等周兵到跟前再出击。杨忠的敢死队突击齐阵失利,七百人折去一半。

突厥人远远看着不来增援,南路军也未到,杨忠见势不妙,连夜撤军。好在有突厥人断后,突厥人不想断后,只想抢东西,从晋阳到平城七百多里,突厥人一头羊也没给北齐人留下。

乐极生悲。突厥人太贪了,带的东西多走得慢,雁门关一带地势险峻,大雪覆盖,地冻路滑,必须铺毛毡才能走,否则会滑到山下去。长时间雪地里行走,突厥人的马腿毛都冻光了,等走到长城,一匹马不剩。突厥人只得折断长矛当拐棍柱着回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