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章 暗潮汹涌(第2/3页)

由于三大宗师入京所造成的威胁,京中形势日渐紧张,宫中与开封府中的高手们都被委派出去听用,天波府的一点儿异动并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我也乐得轻松,不需要跟人解释家人的去向。

“少爷,礼部的人来了。”门子进来禀报道。

我点了点头道,“请他进来。”

坐回了红木椅子上后,我端起了青花茶碗,浅浅地抿了一口,就见到一个中等身材的官员随着门子走了进来,此人身着红袍,显然是四品往上的品级,身后还跟着一个黑衣亲随。

“下官杨庭义见过见过杨大人。”那人见了我之后急忙躬身行礼道。

“原来还是本家——”我笑着还了一礼道,“但不知杨大人此来,究竟有何事见教?”

“岂敢岂敢——”那人连忙谦虚道,“杨大人威名远播,文武全才,在下仰慕已久了,今次是奉尚书大人之命,前来传递消息的,三大宗师已经陆续入京了,尚书大人的意思是还请杨大人前往接待一番,毕竟,那些人或多或少都提到了要同大人您切磋一二。”

“那是自然,即便尚书大人不说,本官也要去会一会他们的。”我点了点头,表示业已知晓。

“尚书大人吩咐下来,杨大人此次办事,乃是为了国体,一切应酬的开销,自然是由礼部支付,这里尚书大人特批下来的接待款十万两银票,若是有欠缺的,还请杨大人先行垫付,事后再一起结算。”那杨庭义说着便递了一张十万两的银票过来。

我点了点头道,“既是如此,那本官也就不推辞了。”

见我收取了银票之后,那杨庭义又说道,“下官的公事已经交代完毕,有件私事还想向大人讨教,不知杨大人可否行个方便?”

我收了一大笔银子,心情大好,便格外轻松地回答道,“杨大人但说无妨,你我兄弟之间,何须如此客气?但凡能够帮得上忙的,延昭一定不会推脱。”

“有杨大人这句话,下官就放心了。”那杨庭义听我这么一说,顿时眉开眼笑。

不过出乎我预料的是,接下来杨庭义并没有再说什么,而是推开大门走了出去,却将那个黑衣随从留了下来,令我大为吃惊。

“是你?!”看到来人将头抬起来后,我不由得头皮发麻。

那黑衣随从不是旁人,正是处在风口浪尖儿上的蜀王殿下。我万万没有想到他会冒着天大的风险,偷偷地来到天波府与我会面,这要是让皇帝知道了,还不以为是我在结交皇子图谋不轨啊?!

“杨兄别来无恙?”蜀王倒是很沉得住气,不忘同我打了个招呼。

“王爷,不是下臣多嘴,你本不该回来的——”我看着面容变得有些白皙的蜀王,长叹道。

蜀王在四川盆地里面呆了许久,连面色都变白了不少,看上去倒像是个养尊处优的风流名士,不过知道他底细的人却明白,这位王爷的手上,可是有不少人命官司的。

“杨兄也不请孤王坐下来喝杯茶水?就这么站着,似乎不是天波府的待客之道啊!”蜀王看了看我,似乎很有些底气。

我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心道希望他来的时候不要被人看到才好。不过我自己也知道这怕是一种奢望了,即便是蜀王远在川中,身边也必然会有太宗皇帝的耳目,更何况他现在已经来到了天子脚下京师之中?

转身给蜀王倒了杯茶,我有些怀疑地问道,“川中的日子何等逍遥?殿下何必非要来淌这一趟浑水?即便坐上了那个位子,也未必就比现在快乐。”

蜀王不答话,只是闷声喝了一口茶,然后才幽幽叹道,“孤王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

“此话怎讲?”我追问道。

“父皇为了给三弟扫清障碍,不惜拿我开刀了!”蜀王有些苦涩地回答道。

唉!我叹了口气,心里面真的有些想不明白,大皇子蜀王的能力明明要比三皇子韩王赵恒强了很多,为何太宗皇帝竟然会做出这么一个令人费解的决定?难道说每个帝王都想个自己的后代们制造点儿麻烦么?或者,是一个天大的麻烦!

“如果殿下躲在川中不出来,怕是皇帝陛下也拿你没有办法吧?”我有些不解地问道。

这么浅显的问题,蜀王不会看不出来,更何况他那个谋士阴明雨也不是吃素的,怎么会同意他出川入京师?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隐情不成?

听了我的问话后,蜀王脸上的表情有些古怪,“我没有做皇帝的心思,可是父皇却有废了我的心思!我不想做皇帝,可是有人却想让我做皇帝!事到如今,有些事情也又不得我了!”

“难道是你的手下们想要拥立你?”我反问道。

蜀王在扬州大都督任上就已经有了很多追随者,后来到了蜀中执掌军政大权,更是搜罗了不少的文臣武将,这些人想要上位,就必须让主子拥有更大的权势,耳蜀王想要拥有更大的权势,就唯有登上皇位一途了!或许就是这些人存了拥立的念头,试问天下还有什么功劳能及得上拥立之功呢?

“若是三弟真有治国安邦的才能倒也罢了,起码我还能压制住手下的躁动,可是杨兄你也不是不知道,三弟除了会作两首上不了台面的诗赋,会在父皇面前讨个欢心外,还有什么其他的优点么?”蜀王忍不住大发牢骚道。

我无言地点了点头,三皇子韩王赵恒的确没有什么出众的才能,或许只是太宗皇帝看他顺眼而已,所谓傻人自有傻福,怕就是在形容他。

“杨兄你有所不知,这一次孤王是奉召入京,并非妄自行动,若不是父皇说自己的身体日渐衰弱,怕不久于人世,孤王是断然不会回京的。”蜀王叹道。

“皇帝陛下一世英名,这件事情却做的——唉——”我不禁摇了摇头,可是后面的话却不敢说出来,心里面明白是一回事儿,说出来就是另一回事儿了。我可不希望这话传了出去,最后进了太宗皇帝的耳朵里面,给自己造成什么不利的影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才是最明智的选择,我没有必要参和到人家的家事中去,这也是皇家的一个忌讳。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太宗皇帝的意思,无非就是说,这天下乃是我赵家的天下,想把这皇位传给谁,那可是我赵某人的自由,由不得你们异性臣子们说三道四妄自议论!那怕我将这皇位传给一个傻子,那也是合情合理的!

“只是皇帝陛下,你这么做可是给本来就处在发展中的大宋朝埋下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啊——他年发芽结果,会造成什么影响就难以把握了。”我摇了摇头,很是位太宗皇帝的糊涂决定感到有些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