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形势陡转(第2/2页)

这老头儿昨天说话不清不楚,只说了最好的局面,偏偏他在世人眼中,又是能肉白骨、活死人的活神仙,对他的话,病人及其家属那是无比的重视,所以把第五凌若吓的不轻,只道既然发烧,那他就死定了。

此时听孙思邈一说,小姑娘捧着药碗,也是不知该哭还是该笑了。

……

而此时,长安城中已经变了模样。

由于太子李建成改变了策略,东宫六率全部回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长安城重又交给了留守官员们打理,已经迅速平静下来。

而李建成也是在两率兵马护送到铜川仁智宫范围内后,便遣他们回返,只率百余精骑直趋仁智宫。

传闻已然造反的太子居然只身来到仁智宫,立即打了秦王的人一个措手不及。而此时秦王本人却又不在仁智宫。因为他已奉旨去围剿杨文干,但他半路来了个金蝉脱壳,先去了长安,密谋安排了一番,这才前往杨文干的地盘,公开亮相,此时尚未回来。

李建成此时在朝中的威望地位其实仍在李世民之上,皇室、宫中乃至许多朝廷大臣,都是以向太子的,在秦王离开后,没少在李渊面前进言,李渊也觉得,儿子已经是太子,国之储君,实在没有理由造反,心里未免有点含糊。

此时再听说太子孤身前来,那份犹疑登时坚定了许多。

但他宣李建成晋见后,仍然故意作态,试他心意。李建成见老爹不信他,气极之下居然要以头撞柱,唬得众武士赶紧把他拦住。李渊并不是一个昏君,事情到此,心中也隐隐清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

当爹的在儿子们面前,其实一直是“活稀泥”,长子在他还是唐王时就是世子,称帝后就是太子。次子功劳不小,就封秦王,授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外,加封古所未有的“天策将军”称号。

在老爹眼中,两个儿子这样就算摆平了,谁料,却是助长了秦王的野心,两兄弟的争斗反而愈加激烈。当下,李渊急忙亲自起身离座,安抚儿子一番。

不过,李渊出于谨慎,还是先把太子“留”在了仁智宫,亲自选派了三位大臣回长安,接管长安之后,他才会启程回京。

这三位大臣,一位是李渊的亲信,一位是他的第四子李元吉,而另一位,就是天策府的封德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