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章 关键是水师(第2/2页)

随着宣大的快速发展,涌进来的难民越来越多,到了年末的时候,人数已经超过十万!

就在此时,邓文通也找到了张恪。

开门见山,邓文通的第一句话就是:“永贞,这么下去可不行啊!”

张恪面带笑容,说道:“姐夫又有什么高见?”

“高见谈不上,我们费尽千辛万苦,发展牧场,就是为了百姓能有活下去的路子。可是咱们做得越好,涌进来的难民就越多。而且照着这个趋势下去,人数还只会成倍增加,咱们的安置能力有限,早晚有撑不下去的时候。”

张恪也是一惊,他盘算着不论宣大,还是蓟辽,都是地广人稀,难民涌入其实是好事。就算宣大安置不下,送到辽东也可以。

要是没有难民,义州兵的扩军怎么能这么顺利,还不到三个月,各处都招满了兵员,还有不少人盼着能成为义州兵呢!

可是当邓文通这么一提醒,张恪也猛地警觉,十万计的流民他或许不在乎,可是百万计,甚至千万计呢!

那可不是他的能力之内,而且照着眼下流寇的态势,这样的日子不会远了。

张恪由不得不上心,郑重问道:“姐夫,你可有办法,眼下东南工商繁荣,能不能消化一些人员?”

邓文通苦笑着摇摇头:“永贞,我没告诉你,其实东南也有流民。”

“什么?”张恪一下子懵了,流民那可是吃不上穿不上的西北和中原才有的,富庶的江南怎么会如此?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东南商贸繁荣,就需要更多的生丝,更多的棉花,因此大户们就拼命扩充庄园,兼并土地。小农经济破产,成千上万的百姓涌到城市中做工。所幸商贸繁荣,能暂时吸纳人口,不至于出乱子。可是真正要命的危机也来了,近些年东南收成还算不错,粮食勉强供应,可是一旦有了天灾,大量田地又种了桑树和棉花。粮食不够吃的,东南就要大乱。”

张恪一直存在一个迷思,总觉得走向开发,发展工商资本,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可是听完姐夫的叙述,他一下子清醒过来。

仅凭着纺织瓷器,这些行业还是没法消化庞大的人口,别忘了此时中国的人口比欧洲加起来还要多!

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经济体,吃饭问题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张恪不由得披衣站起,在地上来回踱步,不停思索着,半晌,他叹口气:“看来只有从海外抢夺土地种植粮食,供应国内消耗这一条路。”

邓文通也说道:“别无他法,只是关口在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