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和约(第3/3页)

中俄战争使得英国政界意识到以后同这个东方帝国打交道的路很漫长,如何限制其膨胀的自信心,避免其成为文明世界的不稳定因素成为许多英国政客的议题。

在和会上,英国人对于俄国的支持最为旗帜鲜明,但中国皇帝驻跸叶卡捷琳堡甚至令整个欧洲都感受到了压力。

尤其是当雅可夫等“匪帮”与共和派的信件被曝光后,俄国共和派被指责为背信弃义秘密破坏和谈,中国使团甚至准备连夜撤离彼得斯科。

而随之中国宣布将会承认乌拉尔公国的合法性也就顺理成章。

在这样的氛围中,经过激烈的争论,《中俄彼得斯科和约》以及《彼得斯科公约》终于在数月眼花缭乱的政局变幻中达成。

《中俄彼得斯科和约》主要内容为,中俄重新修定边界,东西边界以鄂毕河——托博尔河为界,鄂毕河以东鄂罗斯人,去留居住,悉听自由,南北边界以乌拉尔河为界。

在乌拉尔河和托博尔河之间,从奥尔斯克向东划了一条直线作为边界,奥尔斯克属俄国,这条没有界河的笔直边境线大约一百五十余公里。

俄国向中国支付战争赔偿8亿银卢布(约4亿银元),彼得斯科公国向中国支付战争赔偿1亿银卢布,乌拉尔公国向中国支付战争赔偿1亿银卢布。所有款项需在5年内付清。

但旋即中国就宣布免除彼得斯科公国和乌拉尔公国对中国的战争赔款。

《彼得斯科公约》则是对波兰人、巴尔干诸国以及高加索各民族地位进行妥协的产物。

在欧洲部分,中国人并未对俄国穷追猛打,对土耳其人吞并罗马尼亚的要求虽然加以支持,但在欧洲诸国反对下,土耳其人的意愿还是落空。

同时高加索诸民族和乌克兰人也并没有获得独立地位,《公约》只是笼统的表示会尊重各民族自己的意愿。

叶昭虽然知道,这类含糊其辞的条约通常都会引发以后的冲突,但很明显很多事情都不是能一劳永逸解决的。

普法战争德国将法国削弱的那般厉害,令法国割让了最重要的工业区,最后还不是自己咽下苦果?

《彼得斯科公约》对中国利益的体现主要在承认“乌拉尔公国”的内容上,不过乌拉尔公国与俄国的边境,还需两国讨论,同时由国际观察团监督,避免任何形式的军事冲突。

中国也承诺,待乌拉尔公国和俄国议定边界,中国将会逐步从乌拉尔公国撤军,并且将会给出明确的撤军时间表。

同时中国还将允许英、德、奥三国组成的联合观察团进入东南平原和哈萨克地区考察原鄂罗斯移民和哈萨克人的生存状态。

国际观察团、联合观察团这都是中国人在和会上提出的新花样,但毫无疑问,对于和约的缔结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也令这场和会更加具有“文明社会”国际会议的特征。

显然这些提议对欧洲人很具有诱惑力,令他们无法抗拒。

在彼得斯科的代表们纷纷签字,中国一跃成为西达里海、北滨北冰洋的国土面积最为庞大的帝国之时。

叶卡捷琳娜这段时间却明显情绪不佳,因为她实在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叶昭。

卓娅的一句戏言成真,这段时间一直和她朝夕相对的叶昭竟然真的是来自中原的皇帝,她心情之复杂只怕自己都不甚清楚,到底她想要怎样。

卓娅倒是每日在她耳边吹风,言道国事私事不能混为一谈,打败沙皇陛下的中国皇帝,也不应该成为皇后的仇人,相反,他数次救助皇后,于情于理,皇后也该是他的朋友。

卓娅悲惨的遭遇令她心灵或多或少出现了扭曲,内心深处,她更加崇拜强者,希望得到强者庇护,而打得整个俄国俯首称臣的东方皇帝毫无疑问是她认知里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强者。

得知了叶昭的真实身份,她越发希望小姐能得到中国大皇帝的庇护,如此她主仆二人才不用再经历曾经的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