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秀女?(第2/3页)

叶昭问道:“二叔病体可稍安?”

赫舍里氏知道景祥这般说是给肃顺台阶下,略有些为难的道:“还是不见起色。”实则侄子做了皇帝,要依赫舍里氏,高兴还来不及呢,从此郑老亲王一脉,成了皇族近支,那是何等荣宠?

可丈夫就是转不过弯来,说甚么景祥数典忘祖,一刀刀切下来,每一刀都是在割满洲人的肉,简直就是个混账。

赫舍里氏苦劝不得,今日侄子亲自登门,她可真怕丈夫惹恼了侄子,莫说只是叔侄,父子兄弟又如何?九五大位之上,血淋淋的事还少了么?

“皇上,您不必为他烦忧,时日一长,这病也就养好了。”赫舍里氏语带双关的说。

叶昭笑笑,点了点头,又问道:“徵祥和承祥呢?”那是他的两个堂弟,老大徵祥刚刚十五岁。

赫舍里氏笑道:“都去上新学了呢,我做主叫他们去的。”

叶昭微微诧异,却不想婶母倒是很有些见识。

聊了几句家常,赫舍里氏拘束渐去,突然笑着说:“皇上,您可帮我出了口恶气呢。”

叶昭不解。

赫舍里氏说道:“西院那狐狸精有个弟弟,本来是个打杂的,可靠着二爷的权势,前两年在外面办团练,张狂着呢,听说后来被委了个宣慰使,她可没少在我眼前碍眼,这下好,就知道她弟弟成不了势,前两天,可不下大狱了么?”

叶昭一时茫然,这种芝麻绿豆官被治罪,他又哪里会知道?随即心中灵机一动,说:“三姨娘的弟弟么?姓甚么?”倒是知道三年多前二叔纳了个堂子里的姑娘,这也是他被六王罢官的原因,实则想是一来二叔心下苦闷,知己难求,二来也是故意辞官。

赫舍里氏道:“姓陈,听说啊,那狐狸精在胡同里时,就跟一当红姑娘不睦,她弟弟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还挨过人家的大嘴巴呢。可现今一得势,那红姑娘本来都除了牌,他却不依不饶的,非要霸占人家,可倒好,这不被下狱了么?也不仅仅因为这一桩,听说他还办了不少缺德事儿。”

说到这儿赫舍里氏不免觉得自己左一句狐狸精右一句癞蛤蟆的不成体统,尴尬笑了笑,说:“皇上,我还是那老毛病,话多,您别见怪。”

叶昭一笑,说道:“婶婶快人快语,我可挺开心的。”心说是了,原来果然是金凤朋友那档子事,却不想还牵涉到二叔的姨奶奶。

正说话呢,外面突然一阵嘈杂,侍卫匆匆进来禀告,说是府里的三姨娘,在外面哭哭啼啼的要见皇上。

叶昭摆摆手:“我就不见了。”又对赫舍里氏道:“婶婶,二叔那儿您多多看照。”

赫舍里氏忙说是,心里却琢磨,无论如何要跟丈夫摊开来谈一谈了。景祥亲自登门,这是多么的恩宠,多大的荣耀?若一味别着劲儿,说难听的,那可就真是不识抬举了。

……

从二叔府邸出来,叶昭就回了老王府。

姐姐静贞和妹妹淑贞都在府里,乌力罕进京,姐姐姐夫自然同行。

惠园碧水之畔,静贞、淑贞以及妹夫崇绮正在叙话,春暖花开,惠园中景色极美。

姐姐和妹妹当年因为叶昭都没少吃挂落被亲王责骂,反倒是胡作非为的叶昭最得宠爱,从小到大,亲王一句重话都不舍得说。

坐在凉亭石桌旁,述说当年趣事,静贞就笑吟吟道:“阿玛当年果然有先见之明,早知道你能荣登大宝,难怪他如此偏心。”

叶昭尴尬的端起茶杯喝水。

淑贞和小时候一样,帮叶昭剥花生,那时候她小,叶昭“欺负”她,每次吃花生时都命令她给自己剥,渐渐就成了习惯。

看淑贞将剥开的花生送到自己面前的点心盘里,叶昭未免觉得有些亏欠自己的妹妹,虽然极疼爱她,但毕竟那时自己心智是成年人,对这个追着自己的鼻涕虫妹妹实在觉得有点烦,不免就喜欢作弄她。

姐姐静贞,小时候可是嚼碎了苹果喂过自己,实在有些长女如母的风范,更因为自己小不点大就喜欢用稚嫩的牙口吃硬物,姐姐可没少受委屈。

姐姐和妹妹,都是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亲人,今日与她们坐一起品茶聊天,叶昭心里微微有些酸,旬日之后,又各天自一方,尤其是姐姐静贞,远赴大漠,想见上一面实在极难。

“姐姐,以后每年过年你都回京吧。”叶昭说,又道:“外嫁各藩之宗室,都要回来省亲。”

静贞温婉一笑,微微点头。以往没这个规矩,但现今如果有弟弟的谕令,自然不同。

静贞眨了眨眼睛,说道:“皇上真的打算废除秀女制度?”

叶昭笑道:“天下一家,没了八旗,自也没了秀女。”现今紫禁城中庞大的宫女队伍,多为雇佣合同制,合同年限一般最高签订到其二十五岁,与前朝放宫女出宫嫁人的年岁相仿。

静贞轻笑道:“那皇上有没有想过,在外蒙四部新设秀女礼制,如此彰显皇上对外蒙诸部之恩宠。”

叶昭笑着摇头,说:“那哪行?”心中却突然一动,这也未必不是个好主意,如果每三年要外蒙四部各挑选百名秀女进京,既可以节省皇室开支,而且策略得当的话,可未必不是拉拢外蒙四部的手段。

当然,这就要靠拔高进京秀女之说辞,不能在外蒙造成被强迫敬献族中女子的感觉,不然就会弄巧成拙。

这些秀女,在紫禁城中可受中原教化,学习汉文汉话,到了年岁放回蒙古,当然,放回去的年岁就要定的低一些了。再由库伦办事大臣为其安排好归宿,甚至可按照蒙古风俗举办一些挑选勇士为婿的活动,拔高这些秀女的地位,令蒙古人以娶得她们为荣。

此举与在蒙古办学双管齐下,若真能施略得当,倒不失为令外蒙诸部归心,渐渐认可他们乃中国人一说的良策。

想各族归心,在现今之世,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皇室作为凝聚力,用种种策略,神化皇室,令各族都认可其为皇室之子民,不然空谈国家,四边蛮夷又能有多少认同感?毕竟中原和四边,历史上一直就是征服和被征服的关系。

但缔造出一种至高无上的皇室,一种精神力量,令各族觉得在皇室荣耀下光荣无比,他们更是皇室庇护之子民,如此一来,令其从心理上慢慢接受皇帝统治之中国一说,却要来的事半功倍。

此举的关键就在如何体现皇室对四边诸族的恩宠,如何将皇室之威播撒四边。

叶昭琢磨着,渐渐入神。

静贞给叶昭沏了杯热茶,又捻了几朵金兰花放进茶盅中,笑道:“蒙古女孩儿,有些可美着呢,又辣又美。”

叶昭不由得苦笑,这个姐姐,又想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