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坤甸和南京(第2/2页)

希尔顿在电文里,为了中国南部英国商人利益考虑,倒也客观的阐述了一番南中国政府与荷兰巴达维亚政府之间的矛盾冲突,认为是荷兰人在东印度群岛的关税垄断政策引发了这场冲突,根据种种迹象,更认为很大可能是荷兰舰队率先开火。

不过中国人对婆罗洲的野心显而易见,只是一个渐渐有了工业商业基础的中国,再不是几艘炮舰能轻易对付的,激怒中国人,其在伦敦市场上获得的大笔贷款怕就会打了水漂,必然损害英伦投资者的利益。何况中国地大物博,如果想与其交战,就算摧毁了其水师和贸易圈,国内经济也不会马上破产,反而会在远东树立一个极为不稳定的敌人,如果想真正推翻南中国政府,希尔顿估计,没有十万精锐步兵登陆,只怕很难达到目的。

十万步兵,几乎是英伦本岛全部的常驻军,这也就意味着,与中国人开战,将会是一场真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较量,而不是征服殖民地模式所能奏效的。

坎宁伯爵则询问了支持北中国来推翻南部政权需要付出的代价,希尔顿则回复说,北中国的官员更为野蛮和不可预期,用大把英镑和士兵的生命来参与一场不知道会将远东引向何方的战争,显然是不明智的。

当然,两人电文里讨论与中国交战的代价,只是一种秘密的私下交流,一种最坏局面的设想,并不代表两人有什么同中国人开战的打算。

只是中荷在东印度群岛的冲突,使得这片海域充满了不明朗性,中国人意图到底是什么?是不是羽翼渐渐丰满后开始了咄咄逼人的海洋政策,如果其要求收回香港岛怎么办?

这些都是两人探讨的问题。

实则现在英法已经开始同非洲的传统殖民国家葡萄牙等国争夺在非洲的利益,也实在无暇顾及远东,更不要说在远东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了。

希尔顿根据他的观察,保证了中国人对英国充满敬畏不会挑战英国人的利益外,也指出,现在应该适当给予北中国政府一定程度上的支持,但也不应该支持其全面夺取中国政权,一个分裂的中国,显然更符合英国在远东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