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计划(第2/3页)

如此在可预见的将来,广东一地就会成为中国同世界贸易的中心,前期投资修建铁路等等的商人定会赚的盆满钵圆。

可这毕竟,比自己预先估计中国人能答应的条件宽松许多,尤其又看着叶昭微笑道:“在广东一地,我必然传扬中外平等,令来华经商的各国商人不必担心生命安全,行商纠纷,可同各国协商制定法典。”巴夏礼就更惊讶了,但如果能同按照国际规矩办事的地方政府打交道,可比勉强进中国内地行商有诱惑力的多。

现在巴夏礼才感觉到,对面这位少年谈判对手比自己想象的复杂的多,他,到底在想什么?

“统帅先生,贵国投资百分之四十的资金却要百分之六十的股份,我们完全不能接受!”几名华商交头接耳交换意见后,有洋商提出了异议。

叶昭本就是狮子大开口,实际上,用五成投资换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是叶昭的底线,这个“合资企业”的所有权,叶昭说什么也要拿在手里。

不过叶昭也知道,现在修建铁路成本很高,实际上土地基本是不能折价入股的。比如正在西部大开发、铁路建设蓬勃发展的美国,对于修建铁路,政策极为优惠。各国商人均可投资,至于修建铁路需要征用的土地不但白送给投资者,而且外加每英里每侧各6平方英里的公共地块,政府出售这些土地或转让给铁路公司以帮助筹集建设资金。铁路建成自然永远归投资者所有,只需同美国政府签订协议,包括缴纳特别税及一些特别条款,比如美国政府需要时,军事用途或者政治用途,都可以免费使用其铁路线等等。

是以自己狮子大开口,就说出百分之四十的资金吧,根本不可能拿土地顶数,那会是一笔天文数字的款项。

其它还好说,但广州到韶州段,那可是二三百公里,在这个时代,是相当长的一条铁路了。

铁路刚刚出现之时,造价极为高昂,一公里铁路,几乎要五六万英镑,而近几年随着科技发展,每公里造价才落到了万英镑之下,最近雷管等新技术的出现,令修建铁路造价又低廉了一些,加之中国劳力低廉,几乎可以不用工钱,征募大批有饭吃就干活的苦力,但饶是如此,一些路段怕是要架桥开山,每公里的造价怎么也不会低于五千英镑。

以五千英镑、两百六十公里计算,那么修建这条铁路就要一百三十万英镑。广东政府出百分之四十,则是五十二万英镑,一百七八十万两银子。

加之修建港口等等款项,怕是要准备三四百万两银子,这笔款子怎么个着落?

不过叶昭却是知道,早建设比晚建设好。此外银子同英镑汇率一直在贬值,尤其是十几二十年后美国的美元从金银本位制变成金本位,完全抛弃和银子挂钩之后,银价更是大跌,现在一英镑兑换三两多白银,几十年后,却是跌到了一英镑能兑换八两多银子。

看着那位提出异议的洋商,叶昭微笑道:“史密斯先生完全可以退出我们的讨论,我相信,这条铁路的修建在贵国伦敦金融市场上很容易征募到海量的资金。”

史密斯却是没想到中国少年统帅会知道自己的名字,毕竟只是第一天互相简单介绍了几句,几位商人在前面的谈判中一直没怎么出声,本以为中国人早就忘了自己几人的名字,就算记得,也早混淆了呢。

这位看似漫不经心的少年统帅,道行深着呢,可不仅仅只是会打仗的莽夫!史密斯惊讶的想着,蓝眼珠转了转,不吱声了。

确实,中国的这条铁路同美利坚西部地广人稀的铁路建设完全不同,中国人多,市场广阔,这条铁路更是一条商业价值极高,沟通南北,是一条不折不扣的黄金路,就算短时间收不回投资,但在可预见的未来,前景无比的美妙。

如果这条铁路进入伦敦金融市场征募资金,自然从者如潮,认购股票的小投资者成千上万,很多没来过东方的英国人,还都认为中国民间遍地黄金白银呢,投资中国的铁路,自然稳赚不赔。

看来这个中国少年统帅,并不怎么好糊弄,史密斯心里想着。

至于霍尔律师,目光不怎么向叶昭身上瞟,心里却感叹威尔斯先生目光如炬,找到这么一位中国权贵合作,只怕将来大英帝国的首富非威尔斯先生莫属了,可不是,就说同叶先生合作的火药厂吧,实际上已经整合资金变成了“胜和银行”,威尔斯先生六成股份,叶先生四成股份。胜和银行发展可说极为强劲,不但火药厂利润一日千里,更趁机投资军工市场,以刚刚开发的“安琪拉1856”后膛枪主打,在欧洲大陆和美洲销售极佳。

现在“胜和银行”总资产大约不下二十万英镑,短短两三年时间,就翻了一番,更还在急速扩张中。

开始霍尔律师还有些不理解威尔斯先生为什么要将火药厂及其收益整合为胜和银行控股。就好比兵工厂,威尔斯先生完全可以独资投资,至于叶先生在火药厂的收益,只需汇到上海来即可,为什么还要整合出一个胜和银行的名目,新项目以胜和银行名义来投资,将利润分薄给叶先生呢?

现在霍尔律师却不得不佩服威尔斯先生的先见之明了,同这位中国少年权贵牢牢绑在一辆马车上,将来会赚到现在千倍百倍的收益。

就说广州至韶州铁路,胜和行必然能够参与,而且会分到一块不小的份额,而在将来,这样的机会会越来越多,有叶先生作为威尔斯先生在中国的代理人,定然是财源滚滚。

虽然现在霍尔律师知道了叶昭的本名,但他心里还是习惯性称呼叶昭为叶先生。

……

接下来的日子,双方才算真正展开了谈判,巴夏礼自不愿就此收手,当然“乘胜追击”,对于广东对外开放提出了诸多条款,例如粤海关要有英国人监督啊,例如叶昭承诺的“商业法”要有什么细则啊,又例如在广东的传教士、外国人享受的特权等等等等。

对于这些条件,叶昭可就不松口了,唯一松口的是同洋商们所谈的在港口、铁路等合资建设方面的股权分配。

巴夏礼关心的政治问题,除了又得到了开放天津、营口等几个口岸,其余却是没什么进展。

而几天后,巴夏礼又抛出了在广州西关划出大片土地作为租界的条款。

叶昭可就真有些不耐烦了,这老洋鬼子还真是牛皮糖,谈判起来坚忍不拔,一点点的逼你,实在是个极厉害的对手。

就说比起前世,除了军费赔偿大幅降低,通商口岸少了几个,内地虽没开放,广东却是开放的程度令人咂舌,没有割让九龙,但广州发展起来,香港自然受益,真正比较起来,在西洋诸国眼里,现在获得的收益只怕比前世也不稍逊。当然,他们不会想到,实则这条约对自己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