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小獦獠偈语成圣祖 大新闻直言迎盛世(第2/2页)

香港圣一法师,让人冒死拍照。人们把六祖真身埋在了土里保存下来,一直等到“文革”过去。

佛源和尚说:“六祖灵骨取出时,因入土已十多年,南方潮湿,肋骨已有霉变,但仍有条块形。脊骨受潮更重,更不如入土时的形象。丹田祖师的灵骨就更不如从前了。我将二位祖师的灵骨捧回自己的屋中,用木炭火烘干抹净,用一整块檀香木将脊骨、肋骨一节节驳接在檀香木上,粘好之后,再如法放入真身内。外用绸布和漆封闭,并在檀香木上刻记,载明因果。六祖的腑脏已朽,只好烘干成末,与檀香末混合塑形,放置于六祖胸内。当时我号啕大哭,发誓要生生世世护持六祖真身。当年的情况难以想象,如果我知道我不会死的话,决不会把六祖、丹田的灵骨埋到后山,受此损坏。此事我亦未尽到保护之责,心里难受之极,只有今后更加细心爱护常住,舍身忘命也要保护好六祖。”

斯人已去,留给我们的,我们该好好珍惜。

钱穆先生曾经说过,一个国家的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的国民,对其本国以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而且,在这略有所知之中,还附随一种对本国以往历史的温情与敬意。他不会对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以往历史的最高顶点,而将我们自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我们应当相信,每一个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越来越多,这个国家才有向前发展的希望。

六祖圆寂之前的一年,也就是公元712年,发生了许多值得说道的事情。

第一,口臭帝宋之问抑郁而终,死前他看望了病榻上的杜审言,杜审言见到一大批来看望他的文学家,很悲悯地对大家说:“我真为你们难过,我不死,你们的文章永无出头之日,我死了,估计你们得高兴死。可是,我杜审言如此英俊潇洒,才华出众,就怕死了没有后来人啊!”不过杜审言错了。

第二,自称往前推三百年,往后推三百年,才华无人可及的杜审言同志喜得孙子,但审言同志没办法大喜(已故),他的儿子杜闲大喜,觉得儿子应该有个好听的名字,于是取名杜甫。所谓甫,是指帅哥。然后,杜闲闲得难受,还给儿子取了个字,曰“子美”,知道啥叫“子美”不?不妨告诉你,那还是帅哥的意思!

第三,四川眉州,有一少年逃课,来到象耳山下,见一老婆婆磨杵。少年怪问曰:“您这是干啥?”老婆婆说:“做针!”少年曰:“可能吗?”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少年被感动,满地打滚,号啕大哭,咬牙切齿地回去学习去了。老婆婆姓武,而后来这位少年成了名人,他叫李白。

第四,唐睿宗李旦让位给儿子李隆基,从此开始了中国最伟大的时代——开元盛世。诗歌盛唐即将到来,请不要太过激动。

从李显登基到惠能圆寂,中间仅仅隔了七年时间,是什么,让事情变得如此之快?又是什么,让李旦心甘情愿地让位给李隆基?是天意的捉弄,还是命运的巧合?开元盛世,究竟为何会成为整个东方世界的美好回忆?事到如今,中国人为何还被称作唐人?是命运的巧合,还是天意的捉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