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第2/2页)

【史思明】

史思明这个人,这辈子是很苦的。

常山郭子仪、李光弼。史思明不甘心,紧随其后,被郭子仪杀了个回马枪,撤退;又不甘心,尾随,屁滚尿流地败在了沙河。蔡希德是哭着到洛阳的,说我军不够,需要援助。安禄山安慰了他,派两万骑兵、步兵,让他去替史思明报仇雪恨,又让牛廷玠集合范阳等郡万余兵马去与史先生碰头,共计五万余人。

郭子仪领军到了恒阳(主要是补充物资),史思明又尾随,郭子仪这回没杀回马枪,深沟高垒,等待史思明前来。于是,史思明来送死了,在恒阳城外,听郭子仪、李光弼的人敲锣打鼓,搅得他们不得安宁。

数日之后,贼军倦怠,郭子仪、李光弼相顾大喜,“贼军倦了,可以出战啦!”猝然出兵,战于嘉山,大破之,斩首四万级,捕虏千余人。史思明的命不错,帽子被人射掉,自己却活了下来。坠马后,鞋跑丢了,他光着脚丫子狂奔,终于混迹在人流之中,消失不见。

从中午一直跑到傍晚,他才拄着折断的半截长枪,一瘸一拐地回到了营地。休息一阵后,史思明领军跑回了博陵。史思明的屁股后头,跟着的是李光弼。河北诸郡杀了贼首前来与大军会合,安禄山渔阳路(北京密云西)被切断,贼军通风报信,往来只能用轻骑,偷偷摸摸跑路,但往往被官军抓获。这是一件非常苦逼的事情,安禄山意识到局势的紧张,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和高尚、严庄等人商讨大事。

安胖子一开始就没好脸色,劈头盖脸骂二人:“你俩这几年天天让我反,我还以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今日在这里打潼关,数月都没进去一寸。往北的路绝了,往西的路没了,唐军四方集合完了,你我也快完了。就还剩下汴、郑几个州,你们嘴里的万全何在?从今往后,你们可以回家养你们老母去,再也别来跟我相见!”

高尚、严庄大惧,连续几天待在家里不敢出门,更怕来见安禄山。

田干真从关下回到洛阳,见安禄山这样,讲了几个好事多磨的故事,劝他想开一点。而且,唐兵都是乌合之众,不能和蓟北的精锐之兵相比。高尚、严庄都是功臣元老,不能不理他们。

安禄山忽然扑哧笑了,他指着田干真,欣喜地说:“阿浩(田的小名)你能知我心啊,还是阿浩对我好!”

在阿浩的联络下,安胖子召见了高尚和严庄,摆了一桌酒席,让美女陪着,待他们如初。酒席上,胖子征求大家意见,到底是放弃洛阳回范阳,还是就地把守,坚决不挪窝。而诸位大人也似乎在征求别人的意见,谁都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办,事情陷入了僵局。

然而,身在长安的杨国忠,如春风化雨一般,温暖了安禄山的心。

潼关镇守哥舒翰,就该坚守阵地。

没错。

哥舒翰一直坚守,而且纹丝不动。

有人劝哥舒翰,还是尽早上表灭了杨国忠,否则大事不好。然而,哥舒翰不肯害人。随后,朝廷内有人劝杨国忠灭了哥舒翰,理由是哥舒翰会反过头来打长安。杨国忠吓得几日几夜没合眼,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最后,他上奏说,潼关虽然稳固,但一旦破了,长安也没守备,要求选三千监牧在林苑练武。

这样做并无大碍,有障碍的事情是,杨国忠募集了一万人屯兵灞上,令杜干运率领镇守,名为御贼,实备哥舒翰。

哥舒翰这才明白,杨国忠已经开始给自己下套了,于是,他表请灞上军隶属潼关军。哥舒翰发动了进一步的攻势,召杜干运前来,找了个借口就给斩了。杨国忠也没必要跟哥舒翰客气了,他派人上告,说崔干佑在陕郡,兵不满四千,羸弱无备。而潼关一直以来就没什么危险,所以建议哥舒翰不要在潼关守着了,可以去陕郡打崔干佑的那些弱兵。

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先后上表反对,并认为这是安禄山下的套。

大家都错了,冤枉了安禄山。

李隆基问事时,杨国忠用很不屑的口气对李隆基说:“谁知道到底是安禄山更危险,还是哥舒翰更危险……”李隆基也突然觉悟了,是的,哥舒翰就那么让人相信吗?他信以为然,督促潼关方面立刻开拔。哥舒翰抚膺恸哭,第二日引兵出关。事实证明,就连崔干佑的“弱兵”,也不会把乌合之众放在眼里,哥舒翰遭了贼军精心设计好的埋伏。

崔干佑的精锐从南山绕到唐军屁股后头,官军措手不及,仓皇逃窜,互相踩踏,跳河淹死者无数。前军大败,后军跟着崩溃。原本应该在潼关老老实实镇守的二十万大军,竟然被杨国忠嘴里所谓的“羸弱”兵马整死了百分之九十。

杨国忠应该去哭了吧?

杨国忠才不会哭,他现在非常满意,因为哥舒翰也可以去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