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雄鳄八(第4/4页)

孟尝君死后,齐国出来个士人“田单”,挽狂澜于既倒,执齐国之政,算是布衣卿相,但是混了几年,还是被传统的王族贵戚及世卿家族,打跑了了事。分封制不彻底清除,这种现象就无可避免。

但是秦国,没有这么严重的积弊。自法家商鞅改革以来,秦国扫除了大批世卿家族,连同这些世卿家族得以繁殖的土壤——分封制,也被法家改革扫除了。分封制完蛋了,世卿家族少了,较少威胁王权,国内政治稳定,也给人才也腾出了地方,欲“国富兵强”而不可得,怎么会呢!

各国变法就是从君权较弱的分封制,向强化君权过渡,强化的办法就是抑制分封,改为采取郡县制度,以及用郡县的官僚体系取代分封制下的世卿家族(世代为卿的大家族)。

为什么会兴起这样的改革呢?当初“三家分晋”使各国领导人看到了君权虚弱的可怕后果,纷纷想着强化君权,法家在这个背景下应孕而生。所以法家的出发点在于强王权而不在强国(但他通过去除分封制而强化君权,客观上又起到了强国作用)。

秦国由于分封制的基础薄弱,改革最持久,深刻、全面。分封制被摧毁的比较厉害。而列国改革很不彻底,分封制遗存较多。比如孟尝君就是分封制下的产物,而与其对应的秦国同一时期,则是张仪、干茂等职业官僚,没有分封家族背景的。

至于魏国的衰败,过程在鳄鱼中也写了啊。从根本原因上讲,魏人第一个国君,魏文侯启动遏制分封制的改革,在列国中最早,很了不起,但是他的后来接班人没有在他的路上走下去,又重新使用那些分封制度下的世卿家族,而把吴起、孙髌、商鞅这些布衣出身的职业官僚给挤跑了。魏的失败在于改革没有持续深化,回到分封制的老路上。举例来说,当商鞅作为职业官僚给秦国效力,与魏人干仗的时候,魏人派来应战的却是世卿大家族出身的公子卯,结果可想而知,他的能力还不如孟尝君之徒呢。。。

魏国的没落的另一个重大原因,是在改革还没有获得深化和成果的时候,就陷入连年的东西作战。这跟他的地理位置有关,处于中原,四战之地。但如果采取合理的外交手段,一些大战其实可以避免。但他比较好战,跟齐国孙膑打了两场,大伤元气(齐国也做了改革,所以战斗力一样很强),跟西秦也打,失地很多。

秦人则比较好,在商鞅改革以后,张仪采取连横策略,与周边的赵魏韩搞联盟,为秦国创造了稳定的外部和平环境,从而深化改革和积累国力,等待后来的大举扩张。魏人则过于急躁,改革的后续和深化工作全被连年外战给破坏了:一打仗,一乱,也改不下去了。所以说,虽然改的早,获得短期的首强地位,但没有持续进行,就不再首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