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硬道理(第4/5页)

军队如何支援和参加国家经济建设?从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减少军费开支。大家知道,军队是一个消耗国家财富的部门,无论是训练、演习还是打仗,都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然而大家又都知道,八十年代中国经济建设最缺的就是资金。如何让钱能更好地为发展生产服务?最好的办法就是最大限度地将资金转化为资本。对于军队来讲,就是“要忍耐”、“要过苦日子”,因此对于军队训练和生活,我们强调两条:(一)“精打细算”,(二)“艰苦奋斗”。除此之外,还要大幅度地“裁员”:1982年9月,第七次大裁军,51万余人的铁道兵和1978年1月才成立的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1985年,第八次大裁军,中央军委决定裁减军队员额100万,全军裁减了团以上机关、部队、院校和机关中相当于团级以上的部门共5900多个。700

第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部队是一个人员更替比较频繁的地方,绝大多数的军人最终都是要回归地方的,而部队的训练和生活在一定意义上又是与社会脱节的,所以,“怎样使他们到地方工作更好地发挥作用,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怎么办?邓小平说,“要使我们的干部和战士,经过训练以后,既能打仗,又能搞社会主义建设”,鼓励他们“学政治、学军事、学技术,还要学点数理化,学点工农业知识,学点外语”。7011984年11月1日的中央军委座谈会上,邓小平又强调:“培养军队和军地两用人才,也是个顾全大局的问题。现在军队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做得不错,有成绩,这个很好。……我们军队培养了不少有专业技术的人才,把其中一些人才转到地方各行各业去,对地方也是个支援。”702解放军报的一篇报导说:“短短五年间,全国培养的203万农村籍退伍军地两用人才中,有40多万人走上乡、村领导岗位,50多万人进入了乡镇企业,2700人荣获‘乡镇企业家’称号。”703

第三,直接参与到经济建设中去。同样是在1984年的军委座谈会上,邓小平说,“无论空军也好,海军也好,国防科工委也好,都应该考虑腾出力量来支援国民经济的发展。如空军,可腾出一些机场,一是搞军民合用,一是搞民用,支援国家发展民航事业。海军的港口,有的可以合用,有的可以腾出来搞民用,以增大国家港口的吞吐能力。国防工业设备好,技术力量雄厚,要充分利用起来,加入到整个国家建设中去,大力发展民用生产。这样做,有百利而无一害704。总之,大家都要从大局出发,照顾大局,千方百计使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起来。”705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军队大规模地卷入商品经济活动中,野战军、大军区、省军区、军分区等无一不在经商。

改革开放十年,中国为发展经济几乎调动了一切积极的力量,伴随着这种力量调动的当然是经济的高速增长,从1978年到1983年,城乡居民的平均消费水平,由175元提高到288元,1984年达到320左右,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平均每年提高7.3%,远远超过1953年到1978年的二十六年间平均每年增长2.2%的速度。198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463元,全国进出口总额达到827亿美元,国内财政收入达到2243.6亿元。706

改革开放前十年的中国经济,有两个重要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切都在探索之中,没有完善的制度规范,没有既定而准确的评价标准,因此,在改革的过程中也不断产生着顾虑、担忧和争议,并使改革有所反复;第二个特点就是“弱势群体”相对较快的发展速度,这里所讲的弱势群体包括两类人群:一是农民,由于中国的改革一开始在农村的步子迈得比较大,所以改革开放初期,尤其是1984年以前,农民收入提高的幅度是很大的,而在这个时期,由于工人和干部的工资制度并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所以他们的变化相对来讲提高得还是不快的;第二类人群就是农村的富余劳动力以及城市的无业人员,这群人因为本身就生活在体制之外,所以约束少,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自由度大,因此,他们也就成为“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如众所周知的温州“八大王”。

也正因为如此,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叫“脑体倒挂”。大量的个体户、小商贩趁着中国流通体系不健全,物资相对匮乏,抓准机会,收入水平大幅提升,万元户、十万元户层出不穷。也有部分人凭借价格双轨制,依靠某种裙带关系,倒买倒卖,也掘取了一定量的财富。工人阶级在八十年代后半期因为企业改革“放权让利”也在收入上有了较大的改善,而在这个社会上,改革受益最少的就属知识分子群体,这群人是体制内的只能领取固定的工资,而且又没有干部那样的权力去产生灰色收入,因此,他们生活改善的幅度是比较小的,当时坊间流行的说法是,“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事实的确如此,1985年,一个茶叶蛋的成本为0.15元,市场售价为0.40元,一天只要卖出100个茶叶蛋,每月至少有750元收入,而从事导弹原子弹研究的科学家,月工资最多不过400元。因此,在巨大的收入差距面前,“教授卖烧饼”,“医生摆地摊”,“专家蹬三轮”的现象屡见不鲜,“脑体倒挂”也就成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个特有的新名词。

然而这种现象在1992年之后却快速地消失了,这一问题的解决,得益于邓小平的南巡讲话。

1917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建立,经过三个五年计划十五年的时间,就走完了美国用五十年,英国用一百年走过的历程,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2位。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借助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苏联的帮助,东欧一大批国家陆续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世界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社会主义阵营迅速壮大。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甚至说“东风压倒西风”,“社会主义的力量对于资本主义的力量占了压倒的优势”。707

从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社会主义苏联强势扩张,而美国因为越战708、1973年的石油危机709等原因则处于战略守势,然而到了八十年代之后,苏联国内经济出现严重困难,特别是入侵阿富汗带来了极为沉重的军事、经济和外交负担,导致苏联在美苏争霸中无法再继续进行下去。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而他的“改革与新思维”最终推动了苏联的解体和社会主义阵营的衰落,1989年到1991年间,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苏联、蒙古、南斯拉夫等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改旗易帜,共产党失去政权,社会主义思潮跌入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