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欺负的晚清政府(第2/4页)

清政府虽然虚弱,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以政府之力对付个别侠士和小规模的民变还是可以的,但是对付真正的悍匪,就不是这样的了。

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出海口。8月,英舰抵达天津大沽口外,道光帝害怕了,罢了林则徐、邓廷桢的官职,并派琦善南下广州谈判。

第一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1841年2月23日,英军再次进攻虎门炮台,虽然部队英勇抵抗,但不敌英军,虎门炮台最终失陷。5月21日,奕山91令水陆军1700余人,于黑夜分乘快船出动,带着火箭、喷筒,夜袭英船,掷火焚烧。次日晨,英军2400人反攻,清军溃退,四天之内,广州附近要地全失,18000清军尽退城内,秩序大乱,奕山竖起白旗求和,签订《广州和约》,不但率部撤离了广州,还勒索广州商家向英军支付了600万银元的赎城费,英军收钱后也撤出广州。

1841年8月27日,英军再次北上,攻陷鼓浪屿、厦门、定海、镇海(今宁波)及乍浦(浙江平湖)。

1842年7月21日,英军6600余人击败镇江城外绿营守军,越城而入,全城惨遭焚掠,废墟一片。镇江对岸的扬州绅商,惶恐万状,向英军交纳50万两赎城费,免受军事占领。

外国兵与中国女人

这就是著名的第一次鸦片战争。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代表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在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上与英国签署国人尽知的《中英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中国的百年屈辱史由此开始。

1854年,《南京条约》届满十二年。英国曲解中美《望厦条约》关于十二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援引最惠国条款,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进出口货物免交子口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等。清政府表示拒绝,交涉没有结果。

1856年10月8日,广东水师在一艘叫“亚罗”号的商船上抓走藏在船上的2名中国海盗和10名有嫌疑的中国水手。这个“亚罗”号是一艘中国船,被抓的12个人也是中国人,但是这个中国商船却偏偏挂了个英国国旗92,抓捕过程中,不知是哪个很有爱国热情而又没有政治敏感性的士兵看着生气,就把那面英国国旗给拽下来了,还踩了两下。这下问题麻烦了,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要求两广总督叶名琛93立即释放被捕人犯(此船的确曾在香港注册,领有执照),向英国政府道歉(因踩国旗而污辱了英国)。叶名琛答应放人,但不道歉。23日英驻华海军悍然向广州发动进攻。

1856年2月25日,法国神父马赖因包庇教徒马子农、林八等抢掳奸淫,被新任知县张鸣凤下令拘捕,拷打致死,后斩首示众。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以此为借口,提出“为保护圣教而战”口号,在1857年与英法组成联军,攻陷广州。

1858年,英法舰队在美、俄两国支持下袭击大沽口。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联军进犯天津。1858年6月,钦差大臣佳良、花沙纳与俄、美、英、法各国代表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增设口岸通商;在中国各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并派兵船在这些口岸停泊;教士可入内地自由传教;享受最惠国待遇;确定领事裁判权;等等。

1859年6月,英、法、美以进京换约被拒为由,率舰队炮击大沽。1860年8月,英法联军18000人,由北塘登陆,进占天津。9月,清军在北京通州八里桥迎战英法联军失利,咸丰帝携皇后、懿贵妃等离京逃往承德。10月13日,英法联军从安定门攻入北京。10月18日,占领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大火持续三天三夜,300多名太监和宫女葬身火海,后又在北京城郊抢掠烧杀近50天,京郊皇家园林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等均被付之一炬。

1860年(咸丰十年),清政府先后与英(10月24日)、法(10月25日)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司给英国;增加对法对英赔款各达800万两;增开天津等通商城市;准许招募华工出国;等等。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以19000人对清军200000人,最后是英军523人伤亡(其中69人死亡),而清军伤亡22790人;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出动17700人和173艘军舰,打败了约200000人的清朝精锐,以405人的伤亡换来了清军21500人伤亡。不知道这两次战争在世界军事史上是否称得上是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案例。

当英法联军在南方给大清帝国施加压力不断掘取财富与利益的时候,俄国在北方趁火打劫,也加紧了抢夺的进程。

大家知道,清朝是个民族统治的国家,小民族统治大民族。这个不自信的小民族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在入关后实行了民族隔离制度,颁布禁关令,严禁汉人进入满洲“龙兴之地”垦殖,称其为“祖宗肇迹兴王之所”94,要保护“参山珠河之利”。95由于对东北的长期封禁政策,使得这里的千里沃野荒无人烟,这就让俄国人占了便宜。

鸦片战争之后,沙俄成立“黑龙江问题特别委员会”。1849年至1853年,沙俄海军军官涅维尔斯科依带领武装人员,侵入黑龙江下游,建立侵略据点。随后,在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的指挥下,大批沙俄侵略军闯入黑龙江,对中上游北岸和下游两岸实行军事占领。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攻占大沽,天津告急,北京震动。22日,穆拉维约夫以“助华防英”为借口在瑷珲城内与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会晤、谈判,要求“为了双方的利益,中俄必须沿黑龙江、乌苏里江划界”。谈判无果,武力威胁,终于在28日签定《瑷珲条约》: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原属中国内河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只准俄国船只航行。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并扬言要炮轰北京城,捣毁清皇宫。奉命谈判的是28岁的恭亲王奕,因求和心切,请求沙俄驻华公使伊格那季耶夫出面调停。伊格那季耶夫乘机要挟,要求清政府必须在与英、法谈判时事先就谈判的全部内容征求他的意见,并同意他在此前就领土问题所提出的要求,奕慌忙表示接受。没过几天,伊格那季耶夫就坚持中俄谈判要对英、法保密,并向奕提交了一份中俄条约草案作为谈判的基础,逼迫清政府接受沙俄的苛刻条件。中方代表在谈判中受尽屈辱,任人宰割,对俄方的要求不敢提出异议。10月14日,奕被迫与伊格那季耶夫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中俄东段边界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划归俄国;中俄两国未经划定之西部疆界,今后应顺山岭的走向、大河的流向以及中国现有常驻卡伦路线而行;俄国在伊犁、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设领事官,“遇有大小案件,领事官与地方官各办各国之人,不可彼此妄拿、存留、查治”;东北新定边界地区准许两国之人随便贸易,并不纳税;新疆贸易除伊犁和塔尔巴哈台外,增辟喀什噶尔一口;俄国商人可由恰克图照旧到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