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天子也风流(第3/4页)

画像下面还有备注《香妃纪略》:“香妃者,回部王妃也,美姿色,生而体有异香,不假熏沐,国人号之曰香妃。或有称其美于中土者,清高宗闻之,西师之役,嘱将军兆惠一穷其异。回疆既平,兆惠果生得香妃,致之京师。帝命于西内建宝月楼居之……”

《香妃纪略》虽然有打广告的嫌疑,但是白纸黑字写得这么明白,连香妃住的地方都给出了具体地址,由不得人不信啊!这个展览一出来,香妃的故事很快传遍京城的大街小巷。各种小说、戏剧、影视在这个基础上大加发挥,香妃的故事流传到海内外。

在《香妃纪略》中提到了香妃的住处宝月楼,还有模仿回疆建筑的回子营,以及乾隆为香妃修建的浴德堂(专供香妃沐浴之用)——这些地方都是真实存在的,所以关于香妃的说法才如此蛊惑人心。但是根据清史学家孟森等人的考证,香妃并没有这么神秘,很多故事都是人们添油加醋进去的。

根据孟森的考证,宝月楼跟香妃没有半点关系,是乾隆在瀛台和皇城之间设置的一个屏障。瀛台周围风景宜人,春夏之间乾隆喜欢到这里来赏玩,但是瀛台和皇城之间没有屏障。乾隆如果站在瀛台上看风景,长安街上的老百姓能够看到他。作为一个皇帝,当然不希望自己的私生活暴露在老百姓面前,所以乾隆下令修建宝月楼挡住外面的视线。

那么回子营又是怎么回事呢?回子营是为回人而建的,是为那些前来觐见和投诚的回人建的,并不是为了一个女人建的。

这个浴德堂也完全不是什么洗澡的地方,浴德堂早在元代就存在。如果浴德堂是香妃洗澡的地方,那么她就要经过外殿,在众目睽睽之下去浴德堂沐浴。而且,浴德堂旁边就是武英殿,武英殿是修书的地方,大臣们经常在这里出入。香妃到这里来洗澡,还不被大臣们看个够。所以,孟森说,就算乾隆是个淫乱昏聩的皇帝,也不会做出这种愚昧的事情,让自己的爱妃到朝堂旁边去洗澡。乾隆是一个非常注重脸面的皇帝,而且也是一个很精明的皇帝,不可能做出这种蠢事的。

如此,我们倒要问问了,那么画中的这个女人到底是不是香妃呢?

这幅画以前是保存在承德避暑山庄的,画像的原名是“美人画像”,并没有说是香妃。主办方为了造成新闻效应,故意把画中的这个女人说成是香妃。如果画中的这个女人不是香妃,又会是谁呢?说实话,还没人考证出来她究竟是谁,有可能并不是哪个具体的人,仅仅是一幅画而已。从乾隆的家庭来看,画中人很可能是嫁给和珅儿子丰绅殷德的十皇女,固伦和孝公主。十公主天性有英豪之气,喜欢舞枪弄棒,经常跟着乾隆到木兰围场狩猎,骑射技术可能比乾隆还好。乾隆晚年因立储之事伤透脑筋,曾经半开玩笑地对十公主说:“如果你是男儿,朕一定把皇位传给你。”

香妃的故事固然传得沸沸扬扬,但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呢?

根据孟森的考证,香妃的原型还是有的,只不过远远没有传说得那么神奇,实际上是乾隆后宫里非常普通的妃子。

这个女人来自回疆维吾尔族,是和卓的后裔,进入后宫后封为贵人,后来晋封为容妃。她身上没有体香,也没有被太后赐死,长得虽漂亮,但远远称不上风华绝代。容妃比乾隆小二十三岁,两人感情好不好呢?

我们先来看看容妃是怎么进入乾隆后宫的,容妃是在回疆叛乱之前进入乾隆后宫的,回部曾经受准噶尔奴役和骚扰,是乾隆帮助回民击退准噶尔的。事实上,容妃进入乾隆后宫也是一次政治联姻。传闻说香妃被乾隆大军掳来,这是不对的。传闻还说香妃被太后赐死,这就更不对了。太后逝世十一年后,容妃才去世,难道太后在黄泉之下也能把容妃赐死?

容妃入宫后,跟乾隆的关系还是非常不错的。乾隆对这位年轻的妃子很宠爱,不仅尊重她的生活习惯,也尊重她的宗教信仰。乾隆出巡的时候经常把容妃带在身边,如果我们给乾隆的爱情指数弄个排行榜,最爱的肯定是孝贤皇后,容妃和嘉庆生母令妃究竟谁排第二谁排第三,估计乾隆自己都弄不清楚。乾隆对江南女子的喜欢更多是一种风流,还没有上升到灵魂之爱的层面。

容妃与乾隆相处了三十年,在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四日去世,终年五十五岁。容妃死后,葬在清东陵。但是在新疆喀什也有一个香妃墓,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又是好事者添油加醋的,这并不是什么香妃墓,而是和卓家族墓。这座坟墓在崇祯时期就已经有了,是容妃的外祖父为自己的父亲修建的。

香妃一事告诉我们,要了解历史决不能听信传言,历史由于其年代久远是最容易以讹传讹的。

福康安真是乾隆的私生子吗?

清朝末年广为流传的《清宫词》中有这样一首诗,含蓄地透露了乾隆与福康安的非正常关系,我们来看看吧:

家人燕见重椒房,龙种无端降下方。

丹阐几曾封贝子,千秋疑案福文襄。

应该如何去读这首诗呢?“燕见”就是“宴见”,也就是说乾隆通过宴会认识了傅恒的夫人,两人产生了情丝,遂在宴会之后偷情,而福康安就是他们偷情的果实。因为这层原因,福康安生前封贝子,死后追赠为郡王。

乾隆老婆孝贤皇后是傅恒的姐姐,福康安应该叫乾隆一声姑父,姑父怎么会变成了父亲呢?我们知道,有清一代,有异姓不封王的规定,像吴三桂这种是特殊情况,他们在清朝开国时候立下了巨大功劳,当时的清廷不得不笼络和妥协。自康熙以后,臣僚中就没有异性封王的例子,福康安却是一个例外,难怪有传言说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

很多小说家都采用了这个说法,譬如金庸在《书剑恩仇录》里就写到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高阳在《乾隆韵事》里也大肆渲染乾隆与傅恒夫人的暧昧之情,二月河在《乾隆皇帝》中也描写了这段韵事。甚至于历史学家蔡东藩在《清史演义》中也用小说笔法描写乾隆和傅恒夫人的风流事,蔡东藩也怀疑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但苦于没有确凿的证据,便写下了这样的话:“福康安是傅恒的儿子,乾隆皇帝非常眷爱。”

蔡东藩把结论交给读者自己去下,但这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乾隆确实对福康安非常恩宠,但这并不足以证明福康安就是他的私生子。福康安出生于乾隆十九年,自幼被乾隆带进宫,亲自抚养。乾隆对福康安如同亲儿子一样,福康安长大成人后,乾隆对他更为看重。傅恒去世后,福康安被提拔为户部侍郎、镶蓝旗蒙古副都统,此时福康安才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