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丰收年(第3/4页)

福特轿车在马路上行驶着,安坐在后排的沈从云一言不发的看着紫玉。

“怎么了?我脸上有花么?”紫玉有点做贼心虚的样子,装出一副顾盼生姿的表情想转移视线。

沈从云淡淡的笑了笑道:“你太坏了,不带这么吓唬老百姓的。”

紫玉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脸上一派狐狸骗了乌鸦肉吃的得意道:“谁让那掌柜不然我叫老爷的名讳!我偏要叫,沈从云。”

沈从云笑眯眯的不吭声,目光中透着一股诡异,紫玉猛然惊觉已经完了,让沈从云一把按在大腿上,抬手在那丰满的屁股上啪啪的揍了十几下。

“无视老爷订下的规矩,你说你该不该揍?”

原来紫玉给掌柜留下的地址是总统官邸,这不是欺负老百姓是啥?平时家不论买啥,都不会让商家送货上门的,就算是日常的采买,盛小七也不敢打着总统官邸的旗号招摇撞骗,从来不许露身份的。

紫玉被打的一阵哼哼,抬头看着沈从云,两颊红润眼珠都快滴出水来的轻声道:“老爷,您不是不知道,这大街上的,再打奴家可就忍不住了。”

沈从云想起紫玉的这么毛病来,赶紧收手,不甘心的哼哼两声道:“回去看我怎么收拾你。”

紫玉也不生气,媚笑着靠在沈从云的怀里,眼睛斜了一下前面目不转睛的伺机,嘴巴贴在沈从云的耳朵上,软绵绵的低声道:“老爷,在家里还不由着你折腾么?说起来,上个月最近您上我那的次数,又少了两次。”说着话紫玉悄悄的把手溜了下去。

咳咳!沈从云剧烈的咳嗽了起来,紫玉感觉到小沈同学在抚摸下茁壮成长,不由笑的更媚了几分。

1904年无疑是一个丰收年,最先传来喜讯的是纺织业,全国纱锭的总量,已经达到一千万锭,民族纺织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没有多少国外殖民地市场的前提下,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在消耗日常用品方面的惊人市场。更得益于这两年沈从云倡导的振兴民族工业思潮,以及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不知不觉中,中国市场上由英国人统治的时代悄然形成了国货与英国货旗鼓相当的局面,且大有后来居上的意思。

英国人也察觉到了这个苗头,有趣的是中国市场随着沈从云各种刺激经济的政策推出,市场也是在成倍的增长之中,英国纺织品的销量虽然有细微的减少,但是并不明显。同时英国人在远东的政策是借中国之手压制俄国人,在中俄对抗的过程中英国人不会拿这个来说什么,等到中俄之战结束后,崛起的中国已经不是当初那个英国人想怎么捏就怎么捏的中国了。

钢铁产量在1904年底,达到了六百万吨,这个数字比起英美等工业强国而言,不算什么,但是已经是沈从云期望中达到的水平了。中国的铁矿的蕴藏量不算很大,同时铁矿的质量也存在不少问题,至少在当前的炼钢技术下,很多铁矿并不具备练取优质刚才的条件。好在沈从云霸占了越南,大量的几乎是不要钱的优质铁矿,解决了钢铁工业发展速度的问题。

令沈从云感觉到遗憾的是,铁路的修建工程,远远没有达到期望值。尽管沈从云已经在政策和资金上做了最大的倾斜,到1904年底,中国的铁路总长,也不过三万公里。铁路建设的规划,也算是沈从云在领导这个国家的过程中,一次决策上的判断错误了。一条成都到武昌的铁路,居然要修12年,当今的路桥技术,严重了限制了沈从云的期望值。当初沈从云搞五年计划十万公里的时候,是根据美国的经验来的,同时考虑到没有了甲午年间的赔款,没有了庚子年的赔款,国力的消耗要比真实历史上小的多。可惜沈从云没有考虑到中国复杂的地理环境的限制,搞了一个铁路大跃进式的笑话。

即便是这样,当沈从云在总统的位置上呆满第一个五年的时候,新中国已经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势头。土地政策引起的连锁反应,导致了大量的地主阶级渐渐的参与到民族工业中来,当他们发现在工厂中赚到的利润,远远要高于从土地里扣粮食后,更多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

“尽管我们现在还是工业化的初期阶段,但是我们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华民族在获得新生后,将以势不可挡的步伐,快速的追赶世界的脚步。”沈从云在年底的政府工作总结会议上,面对来自全国的代表,用以上的话做了总结。

……

8200吨级的“步蝉”号巡洋舰,在海面上乘风破浪。刘步蝉颤巍巍的坐在前甲板上,苍白的脸上泛起两道红润。

这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战舰,每一个零部件都是中国自行生产的,沈从云答应刘步蝉的事情做到了。从这艘战舰上看出了什么?刘步蝉心里非常的清楚。中国能够建造万吨级的船舶,能够自行生产不同口径的速射炮,305毫米的主炮是江南兵工厂的产品。这艘战舰,几乎是中国军事工业发展成果的缩影。

“兄弟们,我没有遗憾了!”刘步蝉的脸上冒着红光,颤抖的手摸摸这里摸摸那里,急促的呼吸久久不能平息下来。

陪同的邓世昌和林泰增,强忍心中的悲苦,脸上带着笑容扶着刘步蝉在战舰上四处走动。他们的心里都清楚一个事实,刘步蝉这是回光返照了。

“让战舰朝着北京的方向行驶,扶我到前甲板上坐着。”

夕阳的金光下,与病魔斗争了半年多的刘步蝉,坐在躺椅上,注视着北京的方向。许久,脑袋轻轻的一歪,嘴角带着满足的笑容沉睡了。“步蝉”号巡洋舰缓缓的降半旗,轰轰轰!东海舰队所有战舰同时鸣炮,为刘步蝉送行。

北京,收到消息的沈从云一声长叹。电报上写着“刘帅走的没有遗憾,是带着一脸的笑意离开的。”

有这么一句话,沈从云尽管依旧遗憾,依旧难以从痛失将星的悲苦中摆脱出来,却也感到了一丝隐隐的冀慰。刘步蝉能看见一艘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战舰,应该不枉此生了。

一首《行路难》,由严复老夫子亲笔书写,高高的挂在沈从云的书房内。此刻的沈从云遥想当年,不禁仰面流泪,一番低吟道。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是啊,行路难!近代中国的道路更加的艰难,然而挣脱了历史轨迹的中华民族,必将乘风破浪一往无前。